学术成果
   首页»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论文】戚聿东:“人工智能、经济发展与就业”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量:

戚聿东,“人工智能、经济发展与就业”,刊发于《国际经济评论》(双月刊)2024年第3期,“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演进、影响和应对”专题。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革命蓬勃兴起,并对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深刻、持续的影响。抢抓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机会并进行前瞻布局,已成为各国角逐国际竞争新制高点的战略抉择。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领域,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人工智能改变就业形态和岗位形式,这意味着就业转型和岗位升级。虽然说“下岗”容易“上岗”难,但人工智能对就业和岗位具有双重影响,短期内意味着“阵痛”,长期看则是“蜕变”。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程做好应对短期挑战和抓住长期机遇的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