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许志星:趣味应与规范共存
发布时间:2024-07-02       浏览量:

    近年来,年轻人关注“情绪价值”,倡导“治愈系”消费等现象愈发受到关注。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上述消费满足了年轻人释放情感的需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情感寄托,愿意为那些能够带来愉悦、安慰或归属感的商品和服务支付溢价。

   “情绪商品”与“治愈系”消费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表达自我、追求个性的需求。在当今社会,随着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他们渴望通过购买那些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化的商品来彰显自己的品位和态度,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的提升。“治愈系”消费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属性。年轻人在购买和使用这些商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和体验,从而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社交圈子。这种社交互动不仅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见识,实现个人成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倡导“情绪价值”,寻求“心灵慰藉”的同时,也应警惕相关“消费陷阱”。一方面,过度追求情绪满足可能导致消费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进而引发过度消费、借贷消费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年轻人过于依赖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获得情感满足,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导致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独。此外,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当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商家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过度包装和宣传那些并无实际用途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推波助澜,误导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社会应通过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和加强监管执法等措施,促进“治愈系”消费健康发展,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创造趣味与规范共存的消费环境。

(原载于《环球时报》2024年6月29日B3版,作者许志星,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