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李晓西:既坚持真理,又有包容气度——经济学家张卓元的治学之道
发布时间:2025-11-15       浏览量:

(原载于《学习时报》2025年11月14日第04版,作者李晓西,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张卓元,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张卓元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价格改革理论阐释者和推动者之一,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领军人物。2024年,张卓元被授予“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治学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与决策

 作为经济学家,治学就是为了经世济民,就是要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如何才能做到经世济民、造福百姓?张卓元认为,那就是要同时服务好社会与决策,坚持理论研究与改革需求相结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长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张卓元在2018年时曾说:我记得在起草党的十六大报告时,有人提到,根据广东、浙江的发展经验,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方,不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快,而且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以及要“消灭私有制”“限制民营资本”,这些是否定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错误言论。从经济学原理说,随着生产向分散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规模经济并不是最有效的。建立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只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经济的大倒退。比如,几亿人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是不是退回以前的老路上去?从这个鲜明的观点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经世济民在张卓元身上不是一句空话。

 在现实问题上,张卓元非常清楚决策的重要性,也明白解决民众广泛关心的问题的重要性。在实地调研的同时,从1991年至2013年,张卓元先后13次参加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其中包括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这也是他服务社会与决策最鲜明的体现。

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抓住重点

 张卓元主张治学要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抓住重点,这就要求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

 张卓元作为经济学界公认的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领军人物,一直在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强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这也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刻体现。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常重要,而在这二者关系中,有时市场推进要快点,有时政府提升水平急迫点,但从中长期看,二者都应发挥好各自作用,即市场有效,政府有为。虽然重点可能因时空环境有变化,但聚焦对立中的统一更重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就需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因此,张卓元一直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支持并再三强调。党中央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再次强调这一命题,张卓元更是全心地拥护。从张卓元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从无政府主义或计划经济角度理解政府与市场关系,都背离了辩证法,走向极端与片面化。辩证法与逻辑学也是相互促成的,辩证多用于系统性思考,而其环节中多靠逻辑在解释着事物。用逻辑学来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法,那思维也简单化了。

强调稳健、求实与包容

 经济学界的专家们,公认张卓元是中国经济学界“稳健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不仅是源于他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还在于张卓元的治学做事为人也体现着虚心、求实与包容的稳健作风。他在理论探索中重视合作共进的团队理念,坚持真理又有包容之气度,故而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承担过财贸所、工经所、经济所的领导工作,长期承担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领导工作,这实际上体现着经济大领域及其中各专业领域对张卓元的认可与支持。

 在党中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近些年,张卓元提出新的理解,他说:“稳中求进”的内涵、功能、意义等已经比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稳中求进”改革思路有了重大扩展。一是提升了功能和意义,从一个改革思路提升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的一个工作总基调。二是扩展了“稳”的内涵,从重在稳物价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多个关键的经济领域。三是升华了“进”的内容。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肯定“先富后富”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从这些论述中就可以看到“稳健”的重要观念。

将终身贡献于经济学研究

 张卓元说:我195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除在工经所和财贸所工作的12年外,有53年在经济研究所工作。之所以能够作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一是对经济学研究有兴趣,二是还算勤奋,三是碰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大变革的好时代,四是能够在经济研究所这个科学殿堂从事工作,非常幸运。我有幸在孙冶方、骆耕漠、于光远、薛暮桥、徐学寒等前辈言传身教下工作,终身受益。

 2013——2023年,80岁到90岁这段时间,张卓元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对策论、评论68篇,合计约500万字,令人感叹。张卓元的一生,热爱专业、全心奉献,学而敬师、教而示范,著作等身、助力决策,无愧于“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这个光荣称号。这里还有一个秘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需要有好的身体和规划。张卓元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劳逸结合。几十年来,晚上9点休息,不加夜班,早睡早起,这也是他92岁高龄仍保持青春状态、能够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