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胡海峰: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量:

研究背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充分地说明,开放是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演化逻辑性和内在统一性,全面深入地推进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更多国际先进要素,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扩展新空间、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促进开放式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研究结论

    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形成市场化改革新动力。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以制度型开放为龙头,加快催生市场化改革新动力,破解市场化改革的“硬骨头”,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

    第二,优化国内国际资源配置,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有效提升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大程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畅通的外循环系统,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强化创新链,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水平,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第三,重塑全球创新版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水平开放有助于我国赢得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中的主动,加快实现基础研究与基础创新的突破,加快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加快颠覆性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不断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推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出国际竞争新优势。

    第四,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由于当前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高度融合,持续释放出巨大内需潜力离不开高水平开放的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扩大服务进口,有助于缓解有需求、缺供给的突出矛盾,倒逼国内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更高水平上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反过来也对国内市场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我国加快建设一个高效、公平、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制度供给,推动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第五,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竞争力。通过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切实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通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自由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研究启示

    第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一是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二是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贸易促进体系。四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五是完善出入境、海关、外汇、税收等环节管理服务。

    第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一是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三是发展数字贸易,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打造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四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优化贸易促进平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五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第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金融合作。二是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将传统的基建、产业、金融合作,拓展到绿色、健康、数字、创新、国际减贫合作等领域,使之成为新的共建增长点。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

    第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一是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打造一批贸易投资区域枢纽城市,扶持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形成若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二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通道服务供应链产业链水平、推动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三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四是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第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更为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维护 WTO 多边机制的核心价值,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以及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现代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我国与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六,筑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全屏障。要在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扩大开放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把握好扩大开放的力度、速度和程度,以开放增实力防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风险预警监测防控体系,要防范外部因素可能引发的经济、金融、贸易冲击,以及网络攻击、数据泄漏、粮食能源危机等风险,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原载于《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学习研究二十大精神专栏,作者胡海峰,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1rp3ehVAw54jNIDscED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