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林永生: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量: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再次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维度全面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需不断完善这一机制,激励居民提升绿色消费意识,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激励居民绿色消费,首先要让居民愿意为了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而对其家庭账支出进行相应改变,这就离不开全面、系统、深入的环境教育。人们的亲环境行为与其环境认知、环境态度、感知到的环境污染程度等密切相关。比如,对太阳能研发的支付意愿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均每个家庭、每月愿意为该地区太阳能研发支付5.85元。居民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风险偏好以及对能源问题的乐观程度会对他们的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降低绿色溢价

    通过环境教育使得居民愿意增加环保负担,他(她)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就一定会扩大采购绿色产品呢?当前,扩大内需就成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绿色溢价”可以理解为绿色产品与同类非绿色产品(或称之为“绿色产品的替代品”)之间的售价差额。因此,若要有效激励居民扩大绿色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降低绿色溢价: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如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CCUS技术等),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通过政策创新(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积分、消费券等),降低绿色产品及其互补品的销售价格。

完善产品标识

    数智时代下,首发经济兴起,各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带来了更多选择和便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激励居民绿色消费,除了让其有意愿、有能力采购绿色产品之外,还要通过完善产品标识来降低信息甄别的难度,让人们更放心、更便捷地买到绿色产品,不再疑惑“我买到的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吗?”为此,就要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帮助人们更多、更好地进行绿色消费。


   (原载于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2024年10月8日治理网评版块,作者林永生,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