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赵春明: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助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0       浏览量: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为此,在数智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急需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赋能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效应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最终推动经济从资源、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数据、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模式,满足经济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产业具有强劲“头雁”带动效应,不仅能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上下游产业间的技术溢出,还能激发相关前沿领域(如精准定位、动态监测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推动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跃升。不仅如此,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产业还催生了比传统公共基础设施更具生产力优势的数字基础设施,诸如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等,从而革新社会生产模式和外贸方式,为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注入新的活力。正是在这种创新效应的作用下,近年来我国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贸易新业态表现突出,更是形成了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大国的贸易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新质生产力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生产效率、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集中体现,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作为对外贸易活动的微观主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企业克服出口固定成本,降低边际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其中,从上游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上游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中间投入品,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同时,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的可变成本,使受先进技术影响的产品价格下降,这会进一步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促使其具有更充足的资金开展研发创新、员工培训等活动,有利于下游企业改善其产品质量。从下游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下游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中间投入品质量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将倒逼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上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同时,由于下 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不存在垄断竞争的动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这导致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中间投入品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以期所获得的中间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匹配到其生产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产能消耗和产品缺陷,在这个过程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上游企业提高其产品质量。总之,无论是从上游产业关联的角度还是从下游产业关联的角度,新质生产力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都有利于促进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从而助推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新质生产力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因此,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先进产业应用通过收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非技能岗位替代和技能岗位创造的非对称方式,对人力资本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能够有效破解新发展阶段劳动力制约我国外贸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进而有力助推外贸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通过资源在城市内不同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因为对于城市内部不同出口产业来说,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行业生产效率提升得更快,促使城市内其他行业的生产要素向其转移,从而实现资源的再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变,进而促进了城市生产技术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最后,新质生产力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实践和位置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在全球价值链贸易规模方面,中国承担起了世界各国中间品供给的重要角色;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方面,中国已经逐渐与美国、日本两大发达国家接近;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方面,中国的前向参与度总体要高于后向参与度。但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贸易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能够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因为中国制造业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获取国外中间投入品能够有效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生产的复杂程度提升,能够带动产业经济关联程度加强,也有助于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此外,产品质量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我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不断攀升,能够有效助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增强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上述效应,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的原创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基础生态,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例,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居于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国产机器人大多为搬运机器人,技术水平较低,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机器人和机器人中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在行业和空间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如电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总保有量超过10万台,而造纸业、纺织业、木材和家具制造业等领域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仅近3000台,这意味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增长和普及应用空间。为此,一方面要加快工业智能化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如芯片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标志性产品的技术攻关,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减税降费等财税激励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市场导向型高端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国产机器人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则要准确认识工业智能化发展及应用规律,因地制宜推动各地区、各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社会生产率,释放沉淀资源,而对于服务业密集度高的地区而言,则应注重智能制造与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服务价值增值,促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此外,优质平台建设是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贸易质量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此,应加快培育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外贸集聚区,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的外贸基地建设,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开放平台鼓励企业实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革,尤其要加快加工贸易智能生产转型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数智化转型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引领新质生产力应用的标杆作用;助力广大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实现智能生产转型,包括给予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坚持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从而形成一批以新质生产力为特征、智能生产技术为支持、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的上下游企业集群,进一步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带动贸易结构升级和贸易效益提升,进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原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24年第4期,作者赵春明,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