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胡海峰:通胀高企与增速放缓下的世界经济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盘点与2023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3-01-13       浏览量:

    受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多国通货膨胀持续高企,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仍将负重前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面临更为严重的下行压力,或将陷入防衰退和稳通胀的两难境地。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步入震荡下行通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2.4%,美国、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6%、3.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3.7%,中国经济增速为3.2%。

    美国经济增长态势逐渐回落。2022年10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PMI降至50.2,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多年来低位。2022年上半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下降,对经济形成拖累。与此同时,美国通胀持续高烧不退。2022年以来,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已连续七次加息,累计加息已达425个基点。美联储加息造成美元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多国汇率市场大幅波动。2022年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的汇率均达到20多年以来的新高,给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欧洲经济陷入困局。欧元区2022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1%,但2022年10月制造业、服务业PMI分别降至46.4和48.6,创29个月和20个月新低。先行指标走弱,预示着欧洲经济前景暗淡。英国经济表现更加萎靡,前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0.7%、0.2%和-0.2%,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再次出现环比负增长。受高通胀、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未来几个季度欧洲经济活动将大幅放缓。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将在2022年四季度陷入衰退。

    日本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2022年三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折年率下降1.2%,这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个人消费增长乏力和外需下降、日元大幅度贬值成为日本经济萎靡的重要原因。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优于发达经济体。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相对良好,预计2022年亚洲新兴经济体GDP将增长4.3%左右,东盟五国经济增速约为5.3%,印度经济增速将达7%左右。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经济增长强劲,预计2022年中东新兴经济体增速将超过5%。拉美和非洲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处于平均水平,区域内各国经济表现差异,预计2022年拉美和非洲新兴经济体GDP增速均在3.5%左右。非洲在极端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重约40%,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境内粮食减产与贸易受阻,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再加上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短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非洲地区饥荒问题,使得非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脆弱性加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新兴经济体GDP增速基本与2022年持平,均在3.7%左右。

    根据《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3年世界经济预计将进一步放缓至2.7%,全球1/3左右国家将发生经济萎缩,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供给国,俄乌冲突加剧了供应危机,推动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全球通胀持续处于高位。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2022年初每桶79美元最高涨至3月初的128美元,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6月中下旬开始,国际油价震荡回落,但整体保持高位运行。7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110美元,较年内高点回落14.0%,但较年初和2021年同期分别上涨39.3%、44.7%。

    2022年以来,全球农产品市场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且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加剧,大宗农产品价格历经“过山车”式震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达50%以上。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扰乱全球粮食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贸易的脆弱性。

    俄乌冲突与疫情的叠加效应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稳定,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导致世界各国物价普遍攀升,通货膨胀高位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通胀预计将从2021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8%,2023年将降至6.5%。

    许多发达国家经济体通货膨胀高企。2022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新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显著加大。经美联储的多次加息,美国11月份 CPI回落至7.1%,但核心CPI上涨6%以上,通胀仍然在高位运行。2022年,欧盟CPI和核心CPI增速不断创出新高。10月份,欧元区CPI同比上涨10.6%,再创历史新高。9月份德国通胀率为10%,达1951年以来最高水平。英国CPI同比上涨11.1%,涨幅再创40年来新高。为应对通胀压力和美国货币政策收缩带来的溢出效应,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开启加息闸门。2022年,欧洲央行累计加息250个基点,瑞典、韩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央行也多次加息。

    多个新兴经济体物价涨幅居高不下。10月份,印度、巴西、泰国、印尼CPI分别达到7.4%、7.2%、6.4%和6%。阿根廷、土耳其通胀率分别高达88.0%和85.5%。为应对高通胀,巴西、菲律宾、南非、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经济体央行不得不加入加息行列。

    得益于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中国2022年全年物价水平保持稳定。2022年中国经济攻坚克难、行稳致远,显现出强大韧性,不仅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世界各国抗击通货膨胀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胀水平屡创新高,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拉低了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削弱了民众的消费能力抑制,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多国物价都变得越来越高,1/4的居民难以维持生计。此外,高通胀还导致全球多国出现罢工潮。2022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出现工人罢工现象,要求增加工资,以抵消生活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

 

欧洲深陷能源危机,面临绿色转型受阻和产业重塑困境

    欧洲化石能源储量较低,能源资源存在先天性短缺,能源消费的70%要依赖进口。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能源进口来源地。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石油、天然气、煤炭从俄罗斯进口占比分别高达29%、48%和50%,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占到欧洲能源进口总量的22.9%。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紧随美国、英国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欧洲大幅降低自俄能源进口,导致欧洲多国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深陷严峻的能源危机。

    2022年8月30日欧洲电力系统均价达到462.1欧元/兆瓦时的高点,较年初增幅高达6倍。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从6月初的80欧元/兆瓦时左右最高曾涨至8月末的339.2欧元/兆瓦时。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中旬,45%的英国民众表示难以负担能源账单。

    欧洲能源危机给欧洲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民众不堪重负。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指出,欧洲能源危机给欧洲国家开出的“账单”高达近5000亿欧元,其中欧盟27国政府拨付3140亿欧元,英国政府拨付1780亿欧元,用于缓解能源危机对本国企业和民众产生的负面影响。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估算,能源危机使德国经济2022年损失640亿欧元,2021年至2023年总损失将达1100亿欧元。2022年英国普通家庭能源账单可达4420英镑,是2021年的3倍。

    欧洲能源危机将造成欧洲碳中和进程受阻。能源危机减缓了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速度,把能源转型让位于能源安全。欧洲各国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化石能源项目。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研究估计,欧洲多国重启煤电将导致额外燃烧煤炭1300万吨,而这些煤炭的燃烧可增加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欧洲能源危机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从短期来看,能源危机已造成欧洲钢铁、化肥和铝等能源密集型行业被迫减产甚至关闭工厂。例如,全球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商CF化肥公司、欧洲最大钢厂安塞乐米塔尔、世界最大锌冶炼企业Nyrstar等多家企业选择关闭部分生产工厂。而欧洲氯化钾、甲酸等化工产品产量的全球占比均超过30%,精炼锌、精炼铜、电解铝、工业硅等金属及矿产冶炼产能占到全球份额的12%左右,在全球相关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中长期来看,将会导致欧洲产业链重构和布局调整。目前部分欧洲工业企业已经着手启动产业转移。2022年8月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将给欧洲盟友带来更多损害,可能引发双方贸易摩擦和产业补贴竞赛。

    为应对能源危机,欧盟各国采取了增加天然气储量、提倡节能、寻找天然气替代品等多种措施,使得能源困境暂时有所缓解,但彻底摆脱能源危机远非易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3年,欧盟面临着近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潜在短缺。

    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日益加剧的脆弱性下,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仍将持续。


(原载于《时事报告》2023年第1期,作者胡海峰,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