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中的铿锵话语鼓舞人心,使命任务催人奋进,引发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热议。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坚定支持和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惠及了世界,促进了全球经济恢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宏伟的目标要求,这令人感到非常振奋。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研人员,要认清未来全球发展大趋势。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拓展国际视野,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平台优势,为中国开放发展的大战略和大思路献计献策,作出更大贡献。”张建平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表示,国家层面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同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扩大进口等。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地共享“中国市场”,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担当凸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是中国践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有利于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进而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魏浩说,总的来看,通过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提高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表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作出的科学判断,意味着要继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继续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包括推动维护和发展多边主义,坚持区域安排的开放,反对区域安排的排他性等。同时,强调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构建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优势,挖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历史性变化,这也是赶超型经济体到一定发展阶段必须作出的调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与国际协调。此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构建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关键是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藩篱,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更具新活力。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合作应对各类全球危机的坚定信念。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以邻为壑”“小院高墙”本质上是将危机转嫁给其他经济体。维护公平合理有序的国际经贸秩序、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建立相互信任的国际经贸关系,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从中受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能够保障国际经济秩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顺应时代潮流和各方期待,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探索后疫情时期国际协作模式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云山领军学者、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全人类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快知识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加速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治理人才,既要输送更多人才参与国际组织的改革与治理,提升中国在多边机制中的代表性,也要把国际组织作为培养国际治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建立国际组织与国内机制人才互通的良性机制。“作为学者,我将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局,全面阐释思想真谛,精准传播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治理人才作出贡献。”
(原载于2022年10月19日国际商报,原文链接:国际商报-坚持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 (com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