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魏浩: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量:

   特朗普就任第 47 任美国总统当天签署了《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总统备忘录》,呈现了自 2018 年以来美国政府第二轮关于关税及贸易的政策框架。紧接着,美国密集地实施了一系列加征关税措施,特别是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其中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国的关税措施引起了世界贸易组织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相关国家及主要经济体发声反对或发起反制行动,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剧烈冲击,将导致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变化,除非美国保护主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美国一系列关税措施对作为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如何应对?

  《国际商务研究》期刊邀请国际经贸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美国全面加征关税问题撰文,编辑成专题,以飨读者。

   魏浩教授的约稿文章《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发表于《国际商务研究》2025年第4期。


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魏  浩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美国时间 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笔者将从世界贸易区域格局与供应链格局两个维度,分析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特点

    在税率设计上,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呈现明显的国别差异化特征。美国对贸易伙伴普遍加征关税 10%,与美国贸易逆差越多的国家(地区)加征越多。分区域来看,亚洲地区加征关税力度整体最大,欧洲地区加征力度次之,北美地区本次不涉及加征。具体来看,在亚洲地区,柬埔寨、越南、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分别被加征关税 49%、46%、36%、34%、32%、26%、24%和 10%;在欧洲地区,欧盟被加征 20%,英国被加征 10%;在北美地区,由于之前针对墨西哥、加拿大已经加征了 25%,本次暂不被征收,部分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USMCA)原产地规则的商品依然享受零关税。4 月 9 日,美国宣布将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关税率统一暂时调到 10%,缓冲期为90 天。尽管如此,与美国逆差越多的国家(地区)加征越多,这一原则在今后的谈判和关税调整中仍将得到体现。

   “对等关税”政策本质是美国对贸易保护战略的延续,将关税政策与产业政策、地缘政治博弈绑定,变成“美国优先”导向的政策工具。进一步来看,在适用对象上,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仅延续了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还首次将日本、韩国、越南等美国的传统盟国纳入高关税体系,打破了各国在美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格局。可见,美国关税政策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用于调整特定双边贸易失衡,而是在全球层面重构国际分工格局和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二、对世界贸易区域格局的影响

   (一)相关国家(地区)对美国出口将加速调整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提高了相关国家(地区)的出口成本,促使各国(地区)调整出口规模,但是,对不同国家(地区)形成了差异化的冲击。按照“贸易对等”征收原则,与美国贸易顺差较高的国家(地区)面临较高的关税压力,这将导致直接对美国出口规模下降,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萎缩,与此同时,与美国保持较低进口关税的国家(地区)将迎来扩大出口的新机遇,提高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被加征的税率保持不变,中国、越南等国家(地区)被加征较高的关税,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将有所下降,英国、新加坡和与美国贸易顺差较低的国家(地区)因对美国的出口关税较低,将依靠比较成本优势形成出口替代,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将增加。

    如果“对等关税”保持较长时间不变,中国、越南等被加征较高关税国家(地区)的部分生产、加工组装环节将向低关税国家(地区)转移,带动低关税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生产网络,其出口优势将在新一轮全球贸易竞争中得到大幅提升。尽管美国宣称对所有国家(地区)实行统一的关税计算原则,但是,通过后期双边谈判对部分国家(地区)实施关税减免或者暂停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大。达成谈判的国家(地区)在关税减让后将获得成本优势,从而扩大对美国的出口规模,而谈判未果的国家(地区)在美国市场上则一直面临成本上升和出口份额下滑的双重压力。

   (二)区域内贸易联系将增强

    美国以大幅提高关税为主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改变了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还将引发区域贸易关系的深刻变化。如果“对等关税”保持较长时间不变,全球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将从跨区域的全球贸易一体化网络,转向以区域内贸易为主导的多区域中心贸易网络,区域内贸易将会增强,北美、欧洲、亚洲三足鼎立的贸易格局将日益凸显。

    加拿大和墨西哥此前因芬太尼问题被美国加征了 25% 的关税(部分能源产品为10%),但该关税只是适用于 3 国间不满足 USMCA 原产地规则的商品。在普遍加征 10% 进口关税时,美国豁免了 USMCA 成员,将有助于实现美国“近岸外包”,提高 3 个国家的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程度,强化北美贸易一体化程度。另外,面对“对等关税”,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地区)可能会通过强化区域内合作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欧盟本身就是高度一体化的区域集团,面临美国的加征关税冲击,可能会通过原有的区域内生产协作基础和较强的市场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内贸易,从而减缓外部冲击的影响。对于亚洲国家(地区)来说,为了缓解对美国出口的严峻挑战,中国、东盟、日本、韩国可能会加强制度性合作,通过签署新的或者升级已有的区域内贸易协定达成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的合作,增强亚洲内部的贸易联系。

   (三)跨区域贸易网络将重构

    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冲击,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地区)将会减少对美国的直接出口,被加征较少关税的国家(地区)将会增加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后者对美国直接出口的增加,既可能来自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可能因为对其他国家(地区)中间产品的再加工,这都将改变全球跨区域贸易网络,即美国、被加征关税较少和较多的国家(地区)三者之间的贸易网络将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进一步来看,被加征较多关税的国家(地区)可能通过向被加征较少关税的国家(地区)出口中间产品、投资等形式增加对美国的间接出口,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可能和被加征较少关税的国家(地区)进行谈判,要求大幅降低从美国直接进口的关税,同时要求这些国家(地区)提高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原产地含量标准,其结果就是美国和被加征较少关税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区域贸易网络强化,被加征较多关税和被加征较少关税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区域贸易网络减弱,被加征较多关税国家(地区)与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网络也将弱化。

三、对世界贸易供应链格局的影响

   (一)供应链分布将更加多元化

    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政策将导致企业面临更高的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加快多元化供应链布局的步伐,推动全球供应链朝着多中心、多环节的结构演变。从现实来看,不管是美国进口企业,还是其他国家(地区)的出口企业,可能更加重视并进一步提高贸易伙伴的多元化程度。美国进口企业的多元化策略将减少从被加征较多关税国家(地区)的进口,增加从被加征较少关税国家(地区)的进口;被加征较多关税国家(地区)的出口企业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将会下降,而且通过转口贸易间接对美国出口的渠道极有可能也被堵住,这类企业的多元化策略极有可能转向开拓非美国市场,由于非美国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水平较低,企业需要开拓数量众多的新市场才能维持出口规模的稳定。在美国国内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被加征较少关税国家(地区)的出口企业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将会增加,替代被加征较多关税国家(地区)的企业。

   (二)供应链决策将转向“安全优先”

    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政策将使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加快从追求成本效率转向安全优先。在传统模式下,跨国企业通过强调零库存、即时生产等管理策略压缩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跨国企业选择供应商是以比较优势为准则,在全球直接投资建厂或者选择合作供应商。但是,在关税壁垒上升、地缘政治动荡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一模式日益暴露过度依赖单一贸易合作伙伴或者少数合作伙伴的脆弱性和风险。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主动调整供应链策略,建立多国(地区)采购渠道,以降低利润换取供应链的安全性,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缘安全与制度稳定在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因素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另外,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布局有助于企业规避贸易风险,但这不仅会带来跨国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导致其他经营风险。当全球供应链的国别(地区)多元化程度提高时,企业将面临管理成本增加、供货周期延长等问题,可能会造成生产延误、交货期不稳定等运营风险,这也将进一步强化安全优先的供应链决策机制。

    总的来看,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美国大概率将会不断地调整贸易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以关税为核心工具,制定差异化的国别(地区)关税政策,将关税政策与产业政策、外资政策、国际竞争战略等绑定,不仅将改变美国与贸易伙伴特别是部分重点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商品结构,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对于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地区)来说,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战略,在世界贸易格局调整中提升规则制定权,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是其面临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