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金融科技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暨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9       浏览量:

2025年10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电子楼阶梯教室隆重举行第三届金融科技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暨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出席聘任仪式并致辞。他对金融科技校外导师表达了衷心感谢与热烈欢迎。他指出,自2021年首批布局金融科技专业以来,北师大经管学院积极响应金融强国战略,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四年以来,前两届校外导师通过常态化指导、参与教学、举办系列讲座及提供实习资源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前景。经管学院期待与第三届校外导师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合作形式,为培养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出席聘任仪式并致辞


每因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潇宇,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宋健作为校外导师代表分别发言。郭潇宇分享了他的求学与创业历程,讲述了在不断探索与自我校准中,寻找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交汇点的旅程。他给同学提出了三点核心建议:一是先深刻认识自己,再选择与之匹配的行业赛道;二是在认识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同时,更要相信长期坚持才能兑现选择的价值;三是主动用行动去消解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小的实践开始逐步明确方向。

宋健先生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旨在将金融科技专业学生培养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四历一本三商”与“宽专多能、π而T型”人才培养模型。他鼓励同学们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积极寻求在职业发展、事业开拓、人生规划及科研探索等方面的导师指引,熟练掌握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金融科技人才。他希望同学们勤于动手、善于深度思考,培养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敢担当、想办法、要资源、深思考、解问题”的积极态度应对逆境,构建宽广的知识结构与精深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掌握传统金融知识,又具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两项深度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result-2.jpeg

校外导师代表郭潇宇和宋健发言


致辞和聘任仪式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江婕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为现场参会的金融科技校外导师逐一颁发聘书并合影。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江婕主持仪式


result-3.jpeg

result-4.jpeg

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后,参会嘉宾就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共同开展研讨。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胡海峰教授主持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江婕汇报了北师大经管学院金融科技专业的建设情况。在金融强国战略和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但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仍然面临着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重拼盘轻融合”、新兴领域师资胜任力不足、封闭办学导致资源和视野壁垒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北师大经管学院基于需求牵引和专业优化的培养理念,学科交叉和思政融合的培养模式、开放生态和独立自主的培养机制,构建了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未来将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充分发挥校外导师资源助力,进一步深化金融人才自主培养改革,在立足国情、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数智赋能、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持续开拓创新。


江婕副院长汇报金融科技项目建设情况


每因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潇宇探讨了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银发经济”背景下,如何通过AI和大模型技术应对医疗支付压力、推动商业保险转型,并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与保险支付闭环。当前社会保险资金不足、商业保险体系尚不完善,老年人医疗支付面临巨大缺口;利用医保数据开放和时序建模、因果推理等AI技术,有助于实现疾病风险预测、个性化干预及保险精准定价与控费。通过跨行业协同、政策支持与跨界人才培养,最终将健康管理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云象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步添在线上发言,他介绍了云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指出区块链技术将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货币桥以及跨境支付等领域存在巨大机遇。期望未来与北师大合作,共同解决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宋健建议同学们:紧跟金融科技国际趋势,认清我国金融机构的外部挑战与内在优势,读懂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实践中学习,夯实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和数据科学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金融课程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练就真本领,实现梦想。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徐卫杰指出,金融科技已不可逆转地重塑传统业态,并步入深化数据应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全球市场对“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巨大。金融科技人才需同时兼具金融专业、技术应用、合规安全、创新思维和数据分析五大核心能力。他介绍了分行通过“晨星计划”“恒星计划”“业技融合”“邮储大脑”等机制,系统性培育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强调合格人才须先吃透金融底层逻辑,再借助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服务,提升效率。

金证科技首席战略官、副总裁徐叶润指出,2023年是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型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科技的分水岭,生成式AI已整合、提升知识图谱等传统技术。当前,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仍聚焦投研、组合、风控、交易四大投资环节,并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自营业务(尤其量化投资)成为核心应用场景;二是AI智能体正超越并整合早期自动化工具。金融科技的未来方向在于数据资产化、区块链、AI智能体深度融合及跨境金融数字化。他寄语同学们,韧性、自主学习和把握市场脉搏的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

北京道口金科科技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袁伟结合其自2018年以来的创业实践,分享了在利用金融科技识别中小企业风险领域的认知演进与当前思考。他回顾了从初期广泛“找数据”,到中期通过算法和供应链产业链关系实现“极致线上化”与数字化风控的经历,指出近年来受金融机构竞争加剧、产业链格局快速变迁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不良率有所上升,使纯线上风控模型面临解释性不足、难以精准反映区域微观产业状况等挑战。未来的解决方案将不再单一追求纯线上化,而是转向线上线下结合以增强风控的可解释性与精准度,并致力于通过AI构建融合区域空间属性的更深层产业链知识和架构。他强调在时代变化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并将为同学们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数据、实习岗位及算力资源等支持。

江苏省金科数字与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邹传伟重点介绍了数字人民币2.0版本的升级方案。他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初心与目标包括提升货币发行与支付效率、增强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发展普惠金融、满足特定支付需求、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促进零售支付市场公平竞争。数字人民币2.0版本将保留1.0版本中的双层运营架构和广义账户体系,突破M0定位和100%准备金发行模式,入表、采用部分准备金率并为准备金支付利息(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通过付息为用户提供更多激励,缓解用户在隐私保护上的关切,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可支持存款、贷款、汇款、投资和财富管理等各项金融业务。


result-5.jpeg

result-6.jpeg

校外导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北师大经管学院将始终锚定金融强国战略需求,与金融科技校外导师继续紧密合作,构建常态化、深层次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开放生态凝聚校企合力,打破资源壁垒,以交叉融合创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范式,重塑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不断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高等教育战略支撑。


参会嘉宾合影


result-7.jpeg

参会教师和学生



供稿:金融系

责编:向虹宇

审核: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