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治学?修身论坛之经管院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0-05-31
浏览量:
2010年5月28日下午1:30,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和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治学·修身——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之“经管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艺术楼201成功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匿名审稿人,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经济学奖得主杨其静老师为本次论坛做了题为“分权、增长与不公正: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的专题讲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李由副教授主持本期论坛。
杨其静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他新书的基本思想,并主要以他已经发表的两篇论文,即发表在《世界经济》2010年第四期上的《分权、增长与不公正》和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上的《政治关联、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为基本内容,与在场师生共同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杨其静老师将“发展”定义为“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的过程”,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一特点,结合分权理论,构造了一个关于分权、经济增长及不公正的故事体系:地方政府在拥有大量资源,但资本稀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两类主体,即企业和其他相对弱势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行为。地方政府会对工商类企业提供资源帮助,但对农民等相对弱势群体进行剥夺,而且社会越强调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越缺乏资金、土地等资源的稀缺性越强,对农民的剥夺也就越严重。杨其静老师对比了中国与印度、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如果过早的采取了大范围的民主,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中国的这种可以廉价地获得土地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抓住了机遇,成为了世界工厂。但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隐患,即在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又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间很容易产生政治关联。企业的价值不再是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所拥有的政治关系的价值,这将扭曲企业的行为,成为发展的“陷阱”。杨其静老师从做学术研究的角度勉励学生,他指出:“中国的学生要抓住中国的问题来研究,只有把自己的问题研究的很好的时候,也就明白了国际的问题!”杨其静老师的精彩演讲启发了师大学子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分权、增长与不公正问题的思考。会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与杨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