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大讨论系列活动暨第三届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量:


5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北师大科研大讨论系列活动暨第三届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师学堂成功举办。论坛以“金融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维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宋效军、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资深专家陈红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等出席论坛。近200名社会和企业代表、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了线下论坛,10000余人在线上观看了现场直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主持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王守军副校长致辞


王守军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了国家战略,将金融科技的创新纳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是“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依托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加快布局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学科领域,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务实的合作。未来欢迎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参与,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多方聚力、多管齐下,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平台。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赵维久副局长致辞


赵维久阐述了面对当前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呈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北京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实践:一是贯彻落实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数字技术和数据技术底层通用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算力、算法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当中拓展应用;二是积极应用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实施穿透式监管,发展监管科技,提升金融风险预警的能力,同时重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作用;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科技引领、人才驱动,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平等有序的竞争,营造公开透明公平一致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开展金融科技业内的交流活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张晓燕副院长致辞


张晓燕指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在外部因素复杂、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提供了强劲的核心动能。自2021年数字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数字经济层层推进,金融科技也不断进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明确了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愿意与兄弟院校一起,发展金融科技理论,真正研究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多方解决痛点难点,提升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戚聿东院长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主持上半场的主题发言。

许宪春的发言题目是数字经济发展给政府统计带来的挑战。统计是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数字经济发展给政府统计带来两大方面挑战:一是数据爆发式增长和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政府统计带来的挑战,包括数据作为一种新的产品、新的资产、新的生产要素对政府统计带来一系列挑战。二是数字经济测度给政府统计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字经济指数的编制以及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编制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广大学者、政府统计工作者和学生们进一步研究,也会产生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研究成果。

陈道富的发言题目是数字时代推动金融演化。金融科技加速金融机构和业务的边界模糊。金融通过结构化产品、信托和合同等形式,脱离原有的机构和模式重新组织,金融机构的开放和业务环节的外包,进一步模糊了金融机构和业务边界,金融机构和客户双向开放融合后进入节点金融时期。金融的本质是创造和使用人类普遍信任、实现跨时空和人群的经济资源聚散再配置和社会治理。金融的外部形态和载体是不稳定的,但功能却相对稳定。金融行为背后是分析能力和信任,核心能力体现在对数据和模型使用的判断上。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可以从映射视角、解构和重构视角两个角度来思考。

丁志勇的发言题目是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以北京银行为例,数字化转型中突出两点: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核心关键,定位一个银行、一体数据、一体平台;二是坚定转型发展,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转型,构建全生态服务、新零售战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智能化风险管理、数据治理五大体系。

陈红薇介绍了光大云缴费在数字便民服务助力建设数字中国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缴费市场需求大,缴费有痛点,百姓有需求。光大云缴费基于开放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建立了一个双向开放式的服务平台,一端对接缴费服务,另一端对接微信、支付宝和银行等输出渠道。目前,光大云缴费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缴费平台,缴费项目超过1.5万项,涉及水电燃等基础缴费、政务缴费以及企业缴费等多个领域。基于光大云缴费的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为便民缴费产业的行业标准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以及制度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下半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江婕主持。

徐洪才的发言题目是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他首先从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强银行内部风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创新数字金融服务场景四个方面介绍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在数字化投入方面缺乏实力、自主经营能力难以提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等。最后从提升银行风控能力、引导中小银行错位竞争、推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数字化监管效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宋效军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建行研究院对全球百强银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的评估研究。基于全球百强银行最新可得数据,测算发现中国银行业在总体金融科技投入方面有所提升,五家银行进入前三十名。细分来看,在研发维度,中国银行业的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远低于美国,研发投向也与美国有较大差异;在服务维度,中国手机银行用户量全球第一,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更多从管理角度进行由内而外的数字化转型;在影响力维度,北美银行仍处于第一方阵。但从历史视角看,对科技的投入等动态能力比当前的具体排名更重要,他鼓励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共同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张学勇的发言题目是地缘政治风险对资本市场股价风险的影响。当前,地缘政治风险和政治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并列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三类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地缘政治风险相关关键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该研究构建了全球42个国家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并运用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描绘了这些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状况,分析了地缘政治风险与股票横截面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缘政治风险会促使投资者从风险资产转向安全性更高或流动性更强的资产,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股票市场剧烈波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孙运传的发言围绕中国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我国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2亿,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和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支撑。与传统的基于市场指标以及面向全市场的情绪度量方法相比,该研究基于股吧发帖文本数据并面向个人投资者构建了情绪指数GubaSenti,具有针对性、系统性、高频性、实时性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情绪,为开展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行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也为投资实践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

最后,江婕对论坛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为北师大莘莘学子以及在线观看论坛的诸多听众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来可以深入其中学习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也希望与政产学研各界一起通力合作,进一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


集体合影



供稿:陈夙

责编:江婕

审核:蔡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