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和13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接连举办第 155-157 期 “京师经管・名家讲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的三位顶尖学者依次开讲,分别聚焦国家兴衰规律、跨境电商赋能、英文期刊写作三大前沿议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三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学术盛宴,累计吸引近百名校内外师生参与。
第 155 期:从工业革命史中探寻国家兴衰的根源
2025 年 11 月 12 日下午,第 155 期京师经管名家讲坛暨经济史讲坛第 4 讲在京师大厦 9407 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的主讲人贾根良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同时入选教育部 “国家级人才项目” 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经济史、政治经济学等领域深耕多年,学术成果丰硕且极具影响力。讲座以 “从工业革命史中探寻国家兴衰的根源” 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由政治经济学系陈月圆老师主持,30 余名本硕博学生到场聆听。


贾根良教授在讲座中,结合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经济史与演化经济学视角,解析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国家兴衰的核心原因。国家兴起需满足三大关键条件:一是以高质量生产活动为核心,其具备创新机会窗口大、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的特征,英、德、美、日等国的崛起均遵循这一规律;二是实施不对称全球化战略,凸显新兴工业力量 “异地物种形成原理” 与颠覆式创新所需战略性市场空间的重要性;三是基础广泛的国内市场开发,以消费为核心的内需与国内经济一体化,是迈入发达国家的基本前提。国家衰败的两大主要因素则是金融化与制造业大规模海外转移:经济重心过度倾斜金融、脱离实体产业,叠加核心制造业外迁,会导致产业空心化、技术积累断裂,最终丧失经济竞争力。贾根良教授基于历史经验,为当前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独到见解;同时从工业革命的历史实践出发,提炼出国家兴衰的核心密码,既深入解读了历史规律,也为当代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宝贵启示。
第 156 期:不出海就出局?—— 跨境电商如何赋能‘边缘企业’实现出口突围
2025 年 11 月 13 日上午,第 156 期京师经管名家讲坛在后主楼1722会议室举办。东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斌教授受邀主讲,以 “不出海就出局?—— 跨境电商如何赋能‘边缘企业’实现出口突围” 为主题,分享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讲座由学院蔡宏波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交流,现场座无虚席。
主讲人邱斌教授是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学术履历丰富 —— 曾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伦敦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2009 年便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长期深耕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研究成果对产业实践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围绕 “跨境电商能否有效赋能‘边缘企业’比较优势动态调整” 这一核心议题,邱斌教授基于多产品企业异质性模型,从低生产率企业的独特视角,系统评估了跨境电商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团队通过合并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以及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精准识别跨境电商政策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不仅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种类的扩张,更能帮助低生产率的 “边缘企业” 突破出口门槛、拓展出口产品范围,且在使用替换核心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邱教授进一步指出,跨境电商能够通过三大路径帮助企业克服低生产率出口门槛限制:降低国际市场进入壁垒、提升海外需求识别能力、缓解跨境贸易外部摩擦;而持续提高本土化服务质量与供应链协同效率,是跨境电商在同质竞争压力下,仍能助力 “边缘企业” 实现出口突围的有力支撑。
第 157 期:英文期刊写作与发表
2025 年 11 月 13 日下午,第 157 期京师经管名家讲坛暨会计与财务研究论坛第 32 期在后主楼 1722 会议室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麻志明教授受邀主讲,以 “英文期刊写作与发表” 为主题,为 20 余名师生传授学术写作与发表经验。讲座由学院张会丽教授主持,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主讲人麻志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在会计与财务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期刊审稿、论文发表经验。他长期聚焦银行债务、公司治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等领域研究,对英文期刊的写作规范、选题逻辑、审稿偏好有着深刻理解。


麻志明教授分享了英文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点。他直指核心误区:忽视研究问题的制度背景,以银行贷款、ESG 评级等为例,强调不同国家、时期的制度差异会导致研究逻辑、数据特征及可行性截然不同,盲目照搬文献易致研究基础不稳。关于研究方向确定,他建议聚焦稳定被解释变量,避免频繁更换以形成体系化学术积累;同时强调 “研究 idea 决定论文高度”,研究者需提前充分打磨并初步论证想法,再向导师寻求改进建议。结合自身银行债务领域研究经验,他展示了通过系统整理文献、构建 “文献地图”,精准识别成熟研究领域与潜力空白方向的方法。针对 “会计研究缺乏理论支撑” 的困惑,他回应无需精通所有复杂模型推导,但需深入理解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核心理论的逻辑机制,这是研究具备理论深度的关键。问答环节中,师生围绕 “会计与金融学术研究核心区别”“高效回复期刊审稿人意见” 等提问,麻教授结合审稿与投稿经历,给出 “逐一回应意见、不回避争议点”“区分修改类型合理分配精力” 等可操作性建议,引发强烈共鸣。
三场讲座分别从历史规律、产业实践、学术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主讲人逻辑严谨、论据翔实,既为师生带来了前沿学术观点,也提供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启示。京师经管名家讲坛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将持续邀请国内外学界大咖分享真知灼见,为学院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活力。
供稿:研会学术实践部
责编:孙越
审核:胡聪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