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期香樟经济学会议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6-04-18       浏览量:
        2016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第四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620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共报告了八篇论文,主要涉及国企改革、国际贸易、劳动经济、金融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报告者分别为来自清华大学的马弘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刘青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林发勤教授、中国社科院的王向楠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陈昊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的纪珽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的郑文平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庆博士。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中国社科院汪德华研究员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中国社科院的宋志刚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的郑世林研究员、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周晓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戴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济冬博士等等。来自北京各高校和外地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共计四五十人参与了本次报告会,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探讨和互动。


        清华大学马弘教授报告的题目为“Recasting the Iron Rice Bowl: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内容涉及关于国企“铁饭碗”改制,主要通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了1998-2007年国有企业改革,在抓大放小过程中是否促进了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李晓庆博士报告了进口竞争与行业内资源错配的关系,认为我国资源存在着错配现状,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因素,进口贸易可以改善企业的资源错配。中央财经大学林发勤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内需和外需是替代还是互补?----基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证研究”。其内容主要通过2003-2012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效果进行考察。通过倍差法分析了“家电下乡”这一规范性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国内消费的增加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出口。中国人民大学郑文平博士报告了贸易与企业能源消费的关系,内容涉及能源效益,环保、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非常高,如果是要做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就应该选择制造业,制造业减排贡献会非常大,而且国际上对于中国在能源方面要做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期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青教授报告的题目为“eligion and Trade: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Protestant Activities in China”,认为宗教是贸易发展的一个很大驱动因素,分析了在控制宗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下,新教在中国的传播是怎么影响出口的。中央财经大学纪珽博士报告的题目为“Aggregate Implications of Occupational Inheritance in China and India”,主要探讨的是职业继承,用数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中国和印度的职业代际传承做了分析,认为我国过去三十年在打破职业代际传承方面做得很好,释放了人力资本的潜力,提升了经济增长的活力。社科院王向楠博士报告的题目为“市场集中度对价格的影响----对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财产保险的价格较高,集中度也很高。企业数量与欧洲的国家差不多,但总体上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较低。在保费方面,由于大陆保险费用高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因为香港保险的价格更低,服务更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昊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房价上涨与学历-收入误配之谜:稳定偏好的无奈”。认为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一代,使得高学历年轻人无法选择高收入但收入波动较大的工作,而只能更偏好相对稳定的工作。

 
 
 
(供稿: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