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娟,南开大学金融系本科,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民建北师大支部副主委,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教育战略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经济系主任,北京金隅商贸有限公司副经理,《教育经济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第16届、17届人大代表,海淀区财经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特别是教育不平等,教育的代际流动性,非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著有《最优教育选择研究》,《代际流动性的经济学分析》《中学生提分宝典》《中学生学业规划》等10部著作,并在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次主持世界银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委的委托课题。
出国研学,咬钉嚼铁
刚进入大学,杨娟老师便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信息差带来的冲击感,为老师后来调整研究方向埋下了伏笔。“我刚进大学宿舍,同学就问我六级、托福多少分。在此之前我对这些毫无了解。自此我注意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搜集信息,逐步了解了在南开大学读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着手准备出国留学。”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自费出国求学意味着将独自面临诸多挑战。当时的中国与欧美国家发展差距巨大,学者的科研环境和待遇也不如发达国家。因此一大批中国优秀学子最终流向国外。“二十年前,欧美国家良好的研学环境确实令人神往,但是我不能为此背离亲人和我的国家,国家越是困难我就越应回去,”杨娟老师如是说。
其次是签证问题。当时正就读金融本科专业的杨娟老师首选留学地是美国。但遭遇“911 ”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的签证申请难上加难。申请失败后杨老师并没有气馁,她立即选择了英国的学校并在当年开学季成功入学。
独自承担留学费用是英国留学最大的挑战。杨老师作为课程助教,虽然有一定的课时补助,但这仅够支付学费。为了自己挣生活费,寒暑假和放学后,杨老师参与按时薪支付的蓝领工作,为了能有更高的时薪,杨老师还直接考取了清洁工的职业证书。无论是在商场站立几个小时后腿部的肿胀与麻木,还是假期用小刀片清理学生宿舍厨房油污时手部传来的酸痛,或是在餐馆一次端四个大盘子后手臂的无力感都让杨老师记忆犹新。
另一大挑战便是全英文的课程。专业课进程极快,老师讲话语速快又带有一定的口音,大家听不懂课程内容只能在课堂时间外下苦功夫。“寝室里面有内部联通的电话,哪怕是到了十二点大家可能都还在相互打电话谈论问题。”既要打工,又要预习、复习大量的课程内容,这样连轴转的高压力生活是杨老师觉得留学最艰苦的经历。“经历了这些以后再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苦了,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个宝贵的财富。”杨老师感慨道。
再择方向,道阻且长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大发展,成绩优越的杨老师顺势投身金融。然而被各种各样的模型与公式包围的学习生活却并非杨老师心之所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英国求学的杨老师读到了《职业宝典》。“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英国各个职业的全方位信息,从薪资到工作时间,从要求的学历到专业,从所需技能到未来职业前景等等,是一本职业方面的百科全书。但是中国却并没有这样的指导书目。想到刚入学时我面临的信息差,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在学习和职业规划上也存在着信息劣势。于是博士期间,我将研究方向倾向于教育与规划,自此,老师便专心在此领域深耕。
临近博士毕业,杨老师凭借优秀的成绩参与了在法国举行的教育经济学年会,并结识了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老师。杨老师优秀的科研能力和高远的志向获得了王老师和北京高校一众老师的青睐,纷纷代表学校递出橄榄枝。杨老师抱着对业界翘楚王善迈老师的仰慕和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野心,最终选择跟随王老师来到北师大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在英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环境,当初杨老师的研究多是寻找更加细致的切入点。然而中国却面临着诸多教育发展难题,目光就必须瞄准更加广阔的大环境,急需构建中国教育经济的大框架。在新的研究领域中杨老师摩拳擦掌,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
立足现实,及人之幼
最大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不平等问题。杨娟老师目前所有的研究项目都聚焦于此,包括代际之间、同代之间的不平等问题;还有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代际阶层流动性等问题。根据杨老师的跟踪观察,中国在高等教育扩招行动落实之初,因学历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随着扩招推进而不断减少但代际流动性逐步减小。父辈的学历与经济状况对子女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中农村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少。面对这种变化,杨老师决定从中学入手,为学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以及学业、职业规划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信息差等外在客观因素影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可以考入理想大学。“我做了很多影响成绩因素的研究,只要改变变量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所以我成立了学业规划研究中心,想在现实中验证哪些因素对成绩真的起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成绩”。
在老师进行实地采访和研究时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并不完全只归结于智商、努力程度或者是家庭条件等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在时间上影响因素甚至可以追溯到胎教,即怀孕母亲的营养条件以及学前智力开发和教育。“从高等教育开始向前追溯一直到母亲怀孕前后,孩子的差距是从一开始就一点一点拉开的。所以我们研究中心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干预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例如为中学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与课后辅导,通过对家长进行培养来干预小学或者更小的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村孕期母亲,我们对计生委提出建议要给孕妇补充维生素避免孩子贫血或者微量元素的缺乏。”杨老师领导的研究对各个影响因素、各个时间段同时发力,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教育差距,帮助更多家庭的孩子成龙成凤。
心怀国事,严师益友
对于杨老师来说,教学科研工作不仅仅是她所热爱的事业,更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一个重要途径。杨老师对学者的身份有自己的见解:“一个学者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实际的影响。不仅仅要推进理论发展,也要能让理论产生实际的影响。”对于杨老师来说,学生获得成绩的提升就是她最开心的事情。
秉持着“对待学生如合作伙伴”的理念,杨老师对学生也有较高要求,希望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与学生相处时,杨老师往往选择以“权威性”的教育模式为主,在职业理想和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但在平时生活中,她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充分交谈,推心置腹。在指导研究生课题研究时,杨老师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将研究领域最前端的问题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杨老师也表达了对各位优秀北师大学子真诚的期望:“希望各位心怀大志,对自己的职业甚至一生有更加长远的规划,努力承担起当下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能够进入北师大,足以证明自身的实力,不应该妄自菲薄。要谨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聚焦未来,充分利用当下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做出更加伟大的成就。
为民发声,认真履责
杨老师不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而且时刻铭记人大代表的责任---代表人民发声。人大代表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殷切嘱托,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为此,在担任海淀区人大代表的这六年中,杨老师不断学习国家政策、实地走访调研,征求意见,从而担负起选民的信任。
“我重点关注了北太平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建言献策,比如道路拥堵改为单行道,师大南门修建过街天桥,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等民生问题以及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等。此外,我也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审核海淀区政府的各种预算和决算支出,在审核政府工作并向政府提问时替人民群众收到了政府快速而详细的回答与说明。”
与此同时,杨老师同样是民建北师大支部副主委。民建会员的职责和人大代表有相通之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只是不仅仅局限于海淀区。杨老师积极组织北师大支部的各项活动,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很多信息多次被民建北京市委和民建中央采纳,成为很多政策的决策依据。
在依法履行职责,从各方面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过程中,杨老师对地区政治治理有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有效性毋庸置疑,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海淀区的经济发展总量、经济结构和重点建设领域,了解海淀区政府每一年的主要工作内容,知晓了海淀区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发展概况。作为一个海淀人,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后记:对面临中高考学生的寄语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在考查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态。学会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其中最基本的便是“三步法”:第一,认识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当前处于怎样的状态,这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第二,接纳情绪而不是对抗情绪,情绪越对抗越强烈,了解情绪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步即为调节情绪,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改变当下的情绪。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不能将考试确定为判断个人能力的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松冥想法”“肌肉对抗法”“腹式深呼吸法”或者运动从生理方面入手,改变身体状况帮助调节情绪。
另一个大的方法论是“暴露焦虑”,即在考试之前将自己焦虑的原因详细列出并逐个进行突破。例如“考前睡不着怎么办”“考前失眠不是事,担心失眠才是事,通过腹式深呼吸,让自己入睡”又比如“忘带准考证怎么办”“考前多复印几份,把准考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万一当天还是忘带,也没关系,找老师可以让你先考试,后补证。”把所有担心的考试突发状况,提前想好解决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考前焦虑。
丁怡同学采访整理
供稿:院办公室
责编:王玮
审核:韩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