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宏洋,共青团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第三十九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获优秀团员、社会工作奖、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科研方面,曾主持一项市级本基、参与“京师杯”学术竞赛并获三等奖;社会实践方面,多次参与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和志愿活动;实习方面,拥有在证券公司等单位的两段实习经历。毕业后将入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学海求索:在忙碌与探索中构建知识坐标系
回忆起在北师大经管学院的四年时光,王宏洋对大二时期那段“多线作战”的经历仍印象深刻。那时,她既要应对多门专业课程和辅修课程,还要统筹学生会每月一次的大型活动,同时准备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与初级会计考试。“现在想想甚至不知道当时怎么坚持下来的”,她笑着说。
入学时,王宏洋希望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方向,这个初心让她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她特别提到钟伟老师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问题导向的研究》课程:“老师课堂上的观点往往发人深省,有些甚至像‘预言’一样。”这门课也让她第一次尝试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钟伟老师在课堂上说过一句话王宏洋记了好久:“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偏见与自信源自无知”,因此她即使再忙也坚持读书和学习,逐渐消解了由功利心态产生的焦虑,从知识中收获了无穷乐趣。
学生工作:在台前幕后淬炼多维能力
王宏洋最开始决定加入学生会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想体验一下中学时没机会参与的学生活动,二是受到身边一位优秀同学的激励。在院学生会外联部的三年,她从一个生涩拘谨的小白,逐渐成长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状况的组织者。
回顾这段经历,王宏洋觉得加入学生会是她无悔的决定,在这里她收获了很多。首先是能力的提升。在学生会工作期间,她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对她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帮助。其次是朋友圈的扩展。通过学生会,她不仅结识了本院各年级的同学们,还认识了很多跨院跨校的朋友,这些人际交往成为了她大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最后是丰富的机遇。在学生会这个平台上,她接触到了各种资源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那些想法变成现实的瞬间,以及和团队通力合作达成目标的时刻,带给了她无与伦比的慰藉和感动。在她看来,学生工作并非大学生活的必选项,却是丈量能力边界的“增值项”。
谈及如何平衡学业与工作,王宏洋坦言初期确实陷入了“两边耽误”的困境。她觉得学生工作对学业产生压力是难免的,尤其刚开始时,常常顾此失彼。但逐渐熟悉工作流程和大学的学习节奏之后,她慢慢摸索出了兼顾二者的方法:提前做好规划,把每天的任务拆分成学习和工作模块,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完成。
选择与成长:把试错当作认识自己的钥匙
大二时,王宏洋坚定了毕业后就就业的想法。“本科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就想通过就业来知道工作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我自己想要什么。之后无论是继续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身边的很多人说,努力了这么久后放弃保研的机会成本也太高了,但她认为“试错成本”不是绝对的评判标准。“大学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就算结果不如预期,也能从中学到东西。”面对失败,她总是调整心态、总结经验、下次再来。“对我来说,只要我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就不算失败。”在人生漫长的赛道上,命运总会递来无数封空白信笺,每一次提笔尝试都是时光里鲜活的注脚——不论落笔轻重,那些洇着墨迹的折痕里总会藏有彩蛋。
王宏洋在职业选择中始终锚定专业适配性,秋招投递聚焦会计、财务、审计等核心方向,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斩获比亚迪财务分析岗的录用机会。谈及行业选择,她提到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赛道极具延展性:国央企、公职单位、各大银行、民营企业、事务所、咨询机构等都可以选择,多元路径为职业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
起初,王宏洋十分向往会计师事务所的高速成长环境,她认为事务所规范的系统性培训能够有效夯实专业基础,且职业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在与已入职事务所的师兄师姐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后,结合自身对工作节奏的适应性评估,她最终决定放弃这一职业方向。尽管如此,在秋招期间,她依然向四大、八大会计师事务所投递了简历,希望借此积累面试经验。此外,为了能够斩获理想的工作机会,王宏洋采取了“广撒网”的策略——秋招投递的企业覆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包括互联网、快消、制造业、电商、游戏等。
对于师弟师妹们关心的择业方法论,王宏洋强调“破界尝试”与“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要通过企业参访、行业论坛等渠道拓宽认知边界;尝试不同类型的实习,慢慢摸索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方向;充分利用学校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等就业支持体系;密切关注招聘会、公众号等信息渠道;尤其建议与同院校背景的往届毕业生保持沟通,他们的职业路径往往能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指导。她特别指出秋招和春招阶段心态建设的关键——面对初期面试邀约寥寥的常见情况,需保持良好心态并积极投递争取机会,近两年就业市场中“11月后迎来转机”的案例屡见不鲜,持续自我迭代与耐心坚守终会叩开理想职业的大门。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宏洋告诉自己要尽快完成身份的转换,持续学习专业知识,主动挖掘多元发展机遇、探寻心之所向的人生路径。
回看四年的学习生活,她感慨道:“感谢自己在大学里的每一次勇敢尝试,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成长。”四年淬炼,她让“尝试”二字有了具象的答案——大学从不是既定答案的堆砌,而是需要怀揣“怀瑾握瑜”的赤诚初心,让理想始终滚烫,最终在时光的碑石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嘉言懿行”。
最后,王宏洋寄语师弟师妹们:“不忘初心,不留遗憾。”
初心是成长扉页的烫金,若始终以赤诚勾勒梦的轮廓,便无惧在跋涉中染上岁月的褶皱;遗憾是成长背面的拓印,若已用尽全力将理想写进每个晨昏,便不必在回忆里重描未完成的笔画——毕竟,敢以热忱丈量时光的人,早已在岁月里种满不谢的春。
李帅帅采访整理
供稿:院办公室
责编:王玮
审核:韩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