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蔡宏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机器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欧盟地平线项目中方首席专家,兼任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服务经济与贸易论坛秘书长。在《经济研究(青年论坛)》《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和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等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求学——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博士阶段的求学经历,令蔡宏波老师记忆犹新。多年的学习经历使蔡老师非常熟悉校园的学习生活,当时的学生身份也让他十分放松。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他的知识不断积累、沉淀、创新,最终也使得蔡老师在学术科研上成果斐然。
“学生时代,我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同学、朋友,他们中的大部分,如今已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当年的友情也延续至今,在每每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我都能够找到思想交流碰撞的对象,心灵休憩放松的寄托。”
除了亲近的同学、朋友,蔡宏波老师研究生时期的导师黄建忠教授是他学习、工作以及科研道路上的重要领路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带着我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出行前一天紧急通知前往广州,我和导师住一个房间,手忙脚乱,一晚上没睡着觉。现在回头看,参加学术会议可能已经不算一件大事了,但在当时,导师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社会经验。”
蔡老师从本科阶段至今一直深耕于国际贸易领域, “坚定”一词贯穿老师的求学之路。尽管读研深造已逐渐成为本科生的热门选项,但能在科研领域坚持下来的也还是极少数。
“这个选择与我自身的性格相关。当其他方向前景尚不明朗的时候,我还是倾向于‘不换轨道’。谈到这一路上的诸多选择,蔡宏波老师认为,“所谓选择,其实往往并非是在完全考虑清楚后做出的,人生路线的规划亦然,需要的是我们在践行最初选择的道路时,一步一步探索,边走边看,不断校正。成功虽然并非是路线正确就一定能够得到的东西,偶然因素可能也会影响结果,但努力在其中无疑占据最大份额。”
治学——潜心钻研,钜学鸿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时还是学生的蔡宏波老师正在向国际贸易领域一步步深入。二十年来的中国,开放进程世界瞩目,开放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为国际贸易领域研究方向的扩张与研究内容的深入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同样,也给蔡老师这样的国际贸易领域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近几年,国内、国际贸易形势持续变化。面对经济发展新阶段,蔡宏波老师捕捉到贸易与劳动的交叉点,即人口结构改变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这个研究方向。他根据我国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对外贸易发展基础的变化,用我国社会人口红利转化的现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从粗放式增长到新发展阶段的转变,并在这个研究大方向下,重点探讨了诸如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出口贸易转型之类的一系列问题。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提高敏感度与嗅觉。中国增长是新增长,路径是新路径,各方面都是崭新的,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作支撑。立足于中国本身发展的特色,能研究的问题很多。”蔡老师这样建议同学们。
同时,蔡老师强调,“如今这个时代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而且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经管领域的研究者与学生,更应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世界经济当下的风险与挑战,和与之一同到来的新一代技术变革,应该勇于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教学——传道授业,静水流深
蔡老师认为,“北师大与其他大学横向比较下,在基础学科、多学科综合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而北师大重视培养知识技能、夯实人才基础的教学理念也与我相契合。最终,我来到了北师大,开始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
学生时代的蔡老师认为站在讲台上字字珠玑、侃侃而谈的老师们都有着耀眼的光环——他们教学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解答疑难时层层深入,课下谈心时春风和气。当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后,深刻地意识到了光环背后所需要的高素质、严于律己以及深厚的知识底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看来,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蔡老师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用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甘做“引路人”,为同学们打开兴趣之门。
蔡宏波老师入职第二年就获得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目前,蔡老师在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学》《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其中不乏全英文课、研究生优质课程特等奖课、双语课程、示范课程。通过教学授课,蔡老师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同时也将自己的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当谈到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时,蔡老师坦诚的答道:“我认为能够平衡好这些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学、科研等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是这两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支撑、相互启发,教学中与同学们的交流有利于拓展我的科研视野,而科研的推进又让我能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传递给学生。我比较喜欢这种教学相长的状态。”
总结多年的任教经验,蔡老师真诚地建议同学们在掌握了一定知识背景与基础工具后,“多元化、宽口径”地学习,探索、尝试不同领域,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并坚持下去。
十年寒窗,始终未变的是求学科研之心;十年育人,驰骋不息的是立德树人之志。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渊博如海的学识和倾囊相授的真诚。这次专访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我们感念蔡老师继续为师大学子们照亮追梦的道路。我们必将不负期望,不辱使命,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真正担起时代重任。
舒林雯、王乐颐、杨玉婷同学采访整理
供稿:院办公室
责编:王玮
审核:韩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