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鑫,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5届金融科技专业本科毕业生,即将赴伦敦大学学院(UCL)攻读Financial with Data Science专业。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揽获京师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社会实践奖等多项荣誉;在科研领域,于第十届本科生学术论坛获二等奖,斩获京师杯二等奖并实现本基市级立项;实习经历丰富,曾在易凯资本、中银证券、国金证券等6家机构积累实践经验。在学生工作方面,他担任金融学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2021级金融科技班团支书,组织多项活动。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在2025申请季,张鑫一举拿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UCL)、香港大学(HK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等多所世界名校offer。他以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独特的探索精神,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标明确,开启专业探索之旅
谈及高考志愿的选择,张鑫表示,北师大作为知名985高校,浓厚的学术底蕴和良好的口碑深深吸引着他。而金融科技专业,在他眼中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既能学习金融知识,又能掌握编程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成为他的首选。
入学之初,张鑫对金融科技的认知主要停留在金融知识与编程的结合层面。然而,随着在北师大的学习深入,学院前瞻性的课程设置让他对专业有了全新且深入的理解。“AI大模型爆火时,我们早已在课堂上学习过相关技术,这种课程前瞻性让我受益良多。”学院开设的机器学习、金融大数据分析、数据库应用与原理等课程,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为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细致且实用的指导,让他深刻认识到金融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成长
在学习过程中,张鑫始终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他指出,金融知识和编程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发挥价值。面对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他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他认为,补足知识与运用之间的“gap”,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实际项目。在项目实践中,他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方面,张鑫可谓是“先行者”,他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他坦言,第一份实习的寻找过程十分艰难,需要大量投递简历。张鑫给出的建议是,同学们利用公众号等正规渠道海投简历,要在缺乏相关经验时擅于将课程研究项目、本科生科研项目等经历转化为简历内容。在实习岗位的选择上,他鼓励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决策:若目标明确,可垂直寻找相关岗位;若暂不确定方向,则不妨广泛尝试不同类型的岗位,通过与带教老师的交流,深入了解各个岗位和行业的特点,为未来的职业规划积累经验。张鑫说,实习的积累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第一份实习不必过分追求投行领域“三中一华”,重要的是积累行业洞察,逐步明确自己的方向。
张鑫的实习经历十分丰富,他做过行业研究、量化策略设计、一级市场投资(PE/VC),以及投行IPO项目,涵盖金融方向的多个领域,在其中不断提升行业实力与自学能力。在量化实习中,张鑫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时间紧迫的挑战。他负责独立设计量化策略,用于股票的自动买卖以获取收益。面对困难,他充分利用书籍、网络资料等资源,并善于借助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他不仅参考已有答案,更注重理解原理,通过不断完善策略框架,最终成功克服困难,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突破。
尽管很多实习工作是日常性事务,但他始终注重观察和学习:“你可以通过跟带教的交流,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行业前景。”在实习过程中,张鑫逐渐学会了如何判断职业适配性。例如,他在一级市场投资实习中发现,自己更喜欢接触前沿技术领域,如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的初创企业,这种探索新事物的激情让他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他总结道:“实习最重要的是积累行业洞察,了解工作流程,同时通过体验明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即使结果不如预期,这段经历本身也是宝贵的。”
多元尝试,丰富大学生活
在学术科研方面,张鑫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科研项目应以兴趣为导向,但也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因此他建议本科生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应避免过于追求宏大的选题,而是从朴实、规范的课题入手,通过规范的科研流程培养科研素养。他特别推荐向虹宇老师的金融计量课,这门课注重实操,会教授实证方法,如OLS、DID、事件研究等,并要求用Stata完成实证分析,这样的训练能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判断选题的可行性。同时,张鑫也十分感激经管学院老师们的热情与负责,只要学生主动请教,老师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完善科研工作。
在学生工作中,张鑫担任班级团支书、金融学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和纪检委员,并曾参与学生会工作。他认为学生工作是一个宝贵的平台,不仅能让他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有效锻炼领导力、组织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软实力。在组织多种活动时,他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学会统筹规划整个项目流程,这种“第二课堂”的经历让他收获颇丰。
留学规划,迈向国际视野
谈及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张鑫认真分析道,金融科技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日渐提高的领域,他希望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接触到更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实践。他选择伦敦大学学院(UCL)的Financial with Data Science专业,是因为该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包含机器学习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还涉及区块链与金融监管等前沿内容。此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众多顶尖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留学于此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张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着重强调“匹配”的重要性,在准备申请材料时,每个项目都像招聘JD,要通过官方信息深入了解目标项目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和招生要求,根据自身经历突出与项目的契合点,展现独特的个人优势,比如申请金融科技项目时,张鑫重点突出其量化实习和机器学习课程经历。同时,针对申请流程,张鑫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过度依赖中介,要主动参与文书和简历的撰写,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张鑫还分享了应对“双向选择”的心态:“如果申请被拒,虽然自我反思很重要,但不要过度归因于自身问题,很多时候只是匹配的问题。就像找实习一样,对方可能看重某个特质,而你恰好没有。放平心态,总会有适合你的机会。”
心怀感恩,展望未来
回顾在北师大的四年时光,张鑫满怀感激之情。他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让他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选择,在不断尝试中明确自己的方向。他特别感谢金融系的老师们在科研上给予的帮助,以及老师们在课程教授和升学推荐等方面的支持。他期待未来学院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继续增加更多实践内容,让同学们所学知识更具实用性。
展望未来,张鑫充满信心和期待。他希望自己在UCL的学习中能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升英语学术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构建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和人脉网络,在金融与数据科学领域深入发展。
最后,张鑫寄语师弟师妹:大学是探索自我、尝试不同可能性的黄金时期。不要盲目跟风“内卷”,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发展方向。在学习上,要根据目标确定重点,比如想从事量化方向,就要加强编程和数学学习;同时,要保持学习的自驱力,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张鑫回顾自己的本科经历,他仍然强调,实践是成长的关键,鼓励大家大胆尝试,积极参与项目和实习,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钟艺媛采访整理
供稿:院办公室
责编:王玮
审核:韩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