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孙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5届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MBA毕业生,现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图书第一事业部策划编辑。在校期间,她以优异的成绩,及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实践活动的突出表现,荣获2023-2024学年在校生MBA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在案例研究中,其深度参与的多项企业案例研究被清华大学、教育部等案例库和IACMR等会议录用,并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七届卓越开发案例大奖赛“卓越奖”。在创业实践中,带领“借您吉言非遗新文创”团队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MBA创业大赛第四名并推动项目产业化。在职业发展中,将十余年市场营销经验与课堂理论相结合,主导《红书》《深度关系》《生命的礼物》等畅销书推广及荣格、欧文·亚隆、德鲁克等国际大师IP的国内运营项目。孙杨以其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实践态度,于京师学堂的求知岁月里奏响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旋律。
第一乐章:倔强——在时间裂缝中雕刻学业成长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倔强》作为孙杨所在MBA2023级P9班的班歌,恰似其学业之路的生动注脚。入学时,孙杨仅以1分之差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彼时的她,本科阶段对学习兴趣平平,30多岁重拾书本。可谁也没想到,后来的她能以综合绩点3.83、专业课平均分92.25的成绩,荣获2023-2024学年在校生MBA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从小有点厌学的我,看到硕士成绩单时,还被家里人笑称‘30多岁终于在学习上开窍了’。”孙杨以自嘲的口吻回忆道。这份成绩单上从英语66分的阶段性低谷到商业伦理课100分的数字跃迁,勾勒出一条非典型的中年求学进阶轨迹。
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担任策划编辑的职业身份,让她必须同时驾驭双重角色:工作时间带领团队完成《红书》等爆款IP的营销策划,夜间则投入北师大课堂的案例研讨。为平衡职学矛盾,在时间管理上,她探索出“场景切片学习法”:通勤途中查阅笔记、午休时间精读文献、差旅间隙整理案例框架,机场候机厅、高铁包厢、出差酒店、地铁车厢等场景都曾留下她撰写作业的身影。“市场营销中的4P理论我直接用在了当年的年终总结上。”这种将职业思维与学术训练融会贯通的实践,形成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也帮助她在职场人与学业人的切换中找到了平衡点。
第二乐章:我们的歌——在校园协作中奏响集体共鸣
“经邦济世,励商弘文”的院训,在孙杨两年的MBA求学生涯中具象为一幕幕协作场景。作为2023级文创俱乐部副会长,她常以王力宏《我们的歌》中的“所有美好回忆记录在里面,这感动一辈子都记得”形容校园实践。在这一乐章中,她的角色更似交响乐中的多乐器演奏者,在校企资源对接、非遗创新实践与学术共享平台间切换声部。
孙杨在文创俱乐部任职期间,提出“学校要的不是赞助,而是与企业链接的平台。而企业要的亦不是硬广,而是与Z世代对话的窗口”校企合作理念,持续构建出版资源与校园场景的链接网络:一方面为“京狮行知读书会”争取出版社全年图书赞助、推荐机械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者担任MBA校外导师、向“第五届华语商学院说书一刻挑战赛”输送10位嘉宾及百余册图书,以出版资源筑牢学业交流根基;另一方面主导“高校联合读书月”百万级流量活动、“抖音知识大V进校园”直播(111万人次观看),统筹机工社“管理经典进校园——北师大站”、“AIGC重塑教育”讲座,借校园场景为企业品牌激活对话窗口;还全程主持“北师大MBA管理案例精英赛”及“说书一刻挑战赛”复赛,凭专业赛事为实践成果发声。这些校企协同实践,最终也使得孙杨以突出贡献获评“2023-2024学年在校生MBA社会工作积极分子”。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校外导师陆军师兄的这句话,成为孙杨带领“借您吉言非遗新文创”团队的行动指南。作为创始成员,她主导的项目斩获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MBA创业大赛第四名,继而推动核心成员成立“吉言文化”创业实体,其原创设计被北京市朝阳区属公园、国贸地铁站及秦皇岛博物馆等场景采用,实现了从校园竞赛到实际应用的跨越。
在戚聿东院长的《企业数字管理原理》课堂上,孙杨所在小组的案例汇报因兼具行业洞察与学术严谨性,获得专业素养突出的点评。两年来,她累计完成21次小组汇报与课题分享,从班级案例研讨到“北师大MBA管理案例精英赛”主持,再到国际学术会议发言,实现了从“实践派”到“学术与实践”双轨发展的转变。她十分看重这种转化带来的共享价值,每次分享都是一次思维碰撞,就像《我们的歌》里唱的,美好回忆需要在共鸣中永存,同时这也开启了她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小美满——在学术微光中拾级而上
当被问及两年求学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她坚定地说:“最难忘的、最具挑战的,也是最感恩的,是我的导师周江华教授带领我进入学术的星辰大海,激发我在商业分析方面的潜能,鼓励我进行案例研究,点燃我内心的小火种,让专业硕士的我有机会和底气站在学术分享的讲台。”这位离开校园多年的MBA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学术训练,如今作为主要撰稿人开发的案例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七届卓越开发案例大奖赛“卓越奖”,参与课题被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议、第二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和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案例库等收录。
MBA教育以实践为核心,而孙杨的学术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文献阅读。“一天晚上做市场营销作业时,我在朋友圈分享《管理世界》的一篇文章,周老师看到后稍感惊讶,同时鼓励我结合工作经验深入探索,这成为我参与案例开发的起点。”在导师引导下,在我院MBA“实践反哺理论、学术赋能应用”的培养教育思路中,她用“OTC For All——联想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之旅”“场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动态演化机制”等实战课题,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
“从最初提交的案例稿被评价为‘缺乏学术规范’,到毕业论文时能为同学提供结构建议,这种转变远超预期。”孙杨坦言,中年重返学术场域的挑战远超想象:熬夜研读方法论著作、反复打磨案例框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汇报……当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自我突破,她也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美满”。
2025年元旦晚会上,孙杨作为京师青年合唱团领唱演绎《小美满》,这首歌的旋律暗合着她的心境:“就像电影《热辣滚烫》里的台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尾声:南山南·毕业寄语版
京师学堂的晨昏,定格着孙杨数不清的“第一次”。在这里,她感受过京师学堂的沐沐春风、阵阵荷香、簌簌金叶和声声乌啼。
2023年夏,她填下《南山南·北师大录取版》:
「我在新街口外京师堂,天蓝风狂
我在学院南路木铎旁,鸟鸣书香
如果漫天星光没遗忘,它会追忆我的倔强
木铎金声,敲醒了谁的梦
京师堂,木铎响,今朝醉书乡
京师堂,木铎唱,仲夏月起航」
2025年初春,毕业论文的键盘声里,她再赋《南山南・北师大毕业版》,把“中年成长”的热辣滚烫、学术探索的小美满,都融进木铎余韵:
「我在新街口外京师堂,中年成长
我在学院南路木铎旁,热辣滚烫
如果月落乌啼在回响,它会镌刻我的愿望
木铎金声,曾伴我逐梦想
京师堂,木铎响,师恩永难忘
京师堂,木铎唱,小美满回荡
京师堂,木铎响,往昔皆珍藏
京师堂,木铎唱,未来皆晴朗」
这两段填词,是她献给北师大MBA岁月的成长注脚:从初遇时的“倔强”逐梦,到临别时“师恩难忘”的回响,木铎金声始终是贯穿其间的旋律。她把这份共鸣,化作对所有京师逐梦者的祝愿:愿我们都能在木铎悠扬里,收存往昔的滚烫,奔赴晴朗的远方,所得皆所愿,所行化星光!
钟艺媛采访整理
供稿:院办公室
责编:王玮
审核:韩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