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师生风采» 经管人物
经管人物
【教师风采】|【青年拔尖人才】许敏波:行远自迩,踔厉奋发
发布时间:2022-07-20      浏览量:

 

 

【个人简介】

 

许敏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系副系主任。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USA)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双学士。研究领域为微观理论、产业组织和劳动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在Economic Inquiry,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Economics Letters和《经济学(季刊)》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多个知名SSCI和C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研究成果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曾获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担任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理事、中国经济学年会企业与产业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北师大经管学院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求学之路“意外”生,追风赶月未停留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许敏波老师更多用“意外”来概括。他回忆到,高考结束后自己最初感兴趣的专业是电子工程类,但由于一些阴差阳错的际遇,最后填报了武汉大学的数理经济专业。作为国内首创的“经济学-数学”双学位试验班,整个大学前半段都在痛苦地学习数学,而全英文的教材和大量诺奖级学者的讲座初步构建起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全方位系统的学习实践,使得许老师对经济学从不了解到慢慢熟悉,最后充分发掘出经济学的乐趣,伴随着乐趣在经济学学术研究的路上行远至深。

许老师向我们分享到,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自己在求学时期对职业规划也有过迷茫,在学术道路上也有过徘徊的时候。大学伊始,许老师对职业发展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也不知道是否要继续深造。转折发生在大三下学期,无意间听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正在筹办夏令营,便抱着尝试的想法报名参加,最终凭借出色的成绩被经济中心的硕士项目提前录取。当时正值经济中心启动直博试点,许老师受邀成为首批直博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读研期间,受到导师和同学的影响,许老师最终决定出国攻读博士,并申请到美国乔治城大学全额奖学金。读博的六年里,许老师将研究兴趣从劳动经济学延伸至产业组织,并选择拍卖理论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

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许老师博士期间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中国学生会主席,经常参加大使馆举办的活动。求学之路上,有过迷茫和彷徨,但回首过往,即使有“意外”和“转变”,许老师也一直坚定地走在学术之路上,追风赶月,一路前行。

 

由学为师心态转,教学教研互相长

 

博士毕业时,许敏波老师拿到了多所高校和机构的职位邀请。由于之前在北京的求学经历,加上北师大经管学院李实老师的邀请,许老师最终选择来北师大任教。2013年是许老师任职的第一年,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在前期令他深感压力。许老师向我们坦言,“上课是个良心活。一方面,相比科研,教学的评价和激励都更加复杂和困难,在教学上的投入不一定能很快获得回报;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摄入”。同时,许老师也从自己的身份转变中感悟到,作为学生可以允许犯错,但是作为老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带着这份对于教学的“良心”与认真负责的精神,许老师教授了非常多的课程,从动态优化到高级微观经济学,覆盖从本科到硕博培养的各个阶段,其广博的知识、细腻的授课风格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一门课程许老师都会认真准备,并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归纳,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许老师认为教学和研究是互相促进的,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他向我们分享到自己发表的一篇论文灵感正是来自于高微课堂中的理论模型。教学相长、教研相长,许老师也尝试在产业组织理论的课程中引入一些新的实证研究主题,同时督促自己阅读相关的前沿文献,这些教研结合的尝试也在同学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科研之路挑战在,勤勉不息硕果存

 

谈及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许敏波老师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博士期间研究的拍卖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中,价格机制是一个核心问题。最常见的价格机制(posted price)是卖方出价,消费者决定买不买。把这个价格机制抽象化,就相当于是一个拍卖机制:给定一个已知的价格,那些支付意愿超过这个价格的人就会选择购买。所以,经济学家在研究价格机制的时候,拍卖通常都会作为一个基准”。许老师回忆,选择拍卖作为研究方向是受到了导师的影响,当时也恰逢美国出现一种新式的在线交易形式,这种被称为“美分拍卖”(Penny auction)的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兼具拍卖和赌博的属性。为了研究这种拍卖机制,许老师开始自己写程序,把相关交易网站上的数据下载下来,与他人合作完成了几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许老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产业组织的实证研究,拍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在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同时,许老师也从数据中发现了理论空白,构建拍卖理论的模型去进行解释,对拍卖的理论框架进行补充。从数据和现象出发,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是许老师推崇的研究范式。

回国之后,学术环境和科研环境发生变化,许老师的研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很难获得高质量和有意思的拍卖数据。在这种情形下,许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将研究主题转向劳动就业、人力资本及教育等问题,并尝试与拍卖理论的分析框架相结合。许老师分享了将拍卖中的“全支付竞争”框架应用于分析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投资不均衡的现象,以解释中国教育内卷的产生。

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恰如许老师所言,“学者必须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新的研究主题会不断产生,学者需要不断突破,联系实际,探索前沿。同时需要多读,通过不断的研读和学习才能了解前沿,看得少了很难做出有新意的东西”。

在研究过程中,挑战一直存在。虽然许老师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许老师分享到学术研究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追求学术理想时要避免“眼高手低”。谈及目前最大的挑战,许老师直言,“好的研究主题不好找,要找到既符合研究兴趣同时又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题目可谓难之又难”。同时,许老师也追求理论与实证能够紧密联系,“经济学到最终大家能记住的还是理论”。许老师以枝干和叶子的关系去形容他所理解的实证和理论的关系,“实证研究实际上提供的只是一片叶子,而理论则是枝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去找到能互相契合的理论与实证,如何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许老师的学术之路收获与挑战并存,但仍始终保持学者之心,不断扩宽学术领域,以勤勉不息的态度对待科研与学术。在学术路上,许老师直言自己一直没有达到一种“工作已经结束”的状态,因此一直在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完善。

 

此将箴言赠学子,声声寄语总关情

采访的最后,许敏波老师真诚寄语师大经管学子,从养成自信、提高期待、不忘初心、勇于探索与扩大视野等方面向同学们提出了真切的建议。

“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是许老师在这次采访中常对我们说的话。放眼国内外,北师大经管学院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坚信自身的优秀,能进入师大学习的机会已经是凤毛麟角。对于同学们的志向选择,许老师寄语学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人各有志,大家只要对自己满意、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满意就行了”。

而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或刚刚踏上学术之路的同学们,许老师提出更高的期待,认为“在大学阶段还是应该有一些更高的志向”,事情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因此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有一些宏大的想法。而在科研上,许老师再次重申自信的重要性——“对于研究,不要畏难,能进师大就说明你其实很优秀,先抱着这样的信念去把学习做好”。另一方面,许老师希望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挑战,不断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不轻易放弃。“先试试自己行不行,要‘不忘初心’,有一个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挑战自己的初心,搞清楚自己的潜力到底在哪里。不逼一下自己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所以可以在这个阶段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把基础打好,不要一开始就放弃自己的各种可能”。

最后,许老师也强调,最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到国外学校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但仍希望同学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态度,积极了解欧美国家的社会组织和市场运行情况,多去学习其先进之处,开拓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