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与格罗宁根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绿色引领数字,数字赋能绿色”国际workshop顺利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格罗宁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研究员主持。格罗宁根大学终身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Klaus Hubacek进行开幕演讲,主题为“碳预算、绿色增长和数字经济”。
图1 主要参会嘉宾
Klaus教授展示了自1870年以来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气温上升的关系,并针对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后绿色增长的可持续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随后,Klaus教授分析了当前数字技术的潜力对减排的可能影响,但也提出数字鸿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社会的不平等性,这也是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的一个问题。
随后,伯明翰大学副教授兼格罗宁根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单钰理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毛显强教授分别进行主旨演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担任主持人。
单钰理副教授进行了关于中国的排放账户、峰值和驱动因素的报告。他认为城市是实现气候变化缓解的中心环节,但城市的数据可用性比较有限,因此CEADs开发了一个排放核算的框架,以编制具有不同数据可用性的中国城市排放清单,他还详细地介绍了CEADs数据库和围绕排放账户的研究。
毛显强教授做了中国数字化赋能低碳发展的发言,介绍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对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毛教授认为数字经济在助力减排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加快绿色低碳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将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对绿色能源的供给和使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2 参会人员合影
会议下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彦红研究员主持。来自格罗宁根大学关玉儒、闫瑾和李彦显,以及来自北师大经管院刘琳和童顺各自分享了最近的研究工作,主题涉及能源价格波动、温室气体排放追踪、智慧城市建设、中国自贸区设立等,潘家华和Klaus Hubacek两位院士分别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点评。最后,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钟超进行总结,并圆满落幕。
供稿:学科科研办公室
责编:徐越
审核:蔡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