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首页»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论文】刘瑞明、杨冰岩、焦豪(通讯作者):“短视认知偏差、公共产品提供与社会道德救助——应该如何重建我们的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量:

刘瑞明、杨冰岩、焦豪(通讯作者):短视认知偏差、公共产品提供与社会道德救助——应该如何重建我们的社会秩序,《管理世界》,2018年第11期。

摘要:

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寻求其解决思路,以更好地重建我们的社会秩序呢?本文将经典的行为经济学模型和公共产品提供难题结合,研究了“道德救助”的决策与变迁。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存在的短视认知偏差使得各个行为主体成为了“想象中的英雄,实践中的矮子”,导致了“道德救助”的供给偏差,而“道德救助”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则进一步诱发了“搭便车难题”,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的不一致加剧了“道德救助”的供给不足,导致社会陷入“道德冷漠症”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由互联型社会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典型特征,从互联互惠、立法变迁、诬陷反坐等角度拓展了基准模型,探究了转型中国“道德救助”的历史演化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道德救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当前,为了有效遏制“道德滑坡”现象,必须进行文化和法律层面的“双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重塑道德救助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必须对相关法律进行大力改革,为“道德构建”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