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seminar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1-06-30       浏览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于2011627日在新主楼1620成功举行首次seminar。其主题是Rent-Seeking Theory & China Model,嘉宾为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西安大略大学史泰丽教授,我院沈越教授、李实教授、杨晓维教授、杨澄宇教授、曲如晓教授、仲鑫教授等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讨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教授妙语连珠,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中,胡晓波教授首先指出目前国际上对“租”还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租的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他强调只要有政府管制,就会出现租,由此必然产生寻租的现象,政府通过创造租为社会价值的再分配提供激励。不管是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还是当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权转移的方向,这同时涉及到城乡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城镇企业。
 
接下来,胡教授在租的基础上引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余的概念,认为余是政府通过价格限制从而为消费者创造的额外价值,并进一步从政府管制、利润分配、腐败等方面比较了租和余的异同点。他指出租是政府通过限制机会来创造的,大部分被当权者获得,而余是政府通过价格限制为消费者创造的额外利益。余更注重价值的分配而租更强调超额利益的获取,并通过公共教育、北京公交等实例说明了租和余的区别。最后,胡教授强调不管是计划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美国的市场经济,政府都在同时创造租和余,社会总是同时存在寻租和寻余的现象。由于寻租和寻余涉及不同的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必须将寻租、寻余以及腐败区分开来研究。
讲座后,沈越教授、李实教授、杨晓维教授、杨澄宇教授等师生先后对所讲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与胡教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面对各种提问,胡教授做出了详细而全面的解答。全场气氛活跃,问答精彩。
胡晓波教授博士毕业于杜克大学,分别是the Presbyterian College Confucius InstituteGreenville 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and Greenville 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的成员。此外,作为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胡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产权和私有化、经济改革政策、制度经济、中国日渐兴起的中产阶级、中美关系、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胡晓波教授曾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国家研究员,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同时是国际研究和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上海研究所的高级成员。他还是中国政策研究协会的主席以及中国政治科学期刊的合编者。胡教授除了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外,还发表了有关中国经济转型、后邓小平过渡时期的问题,以及中美与台湾关系的相关文章。此外,他还Greenville Business杂志和Encyclopedia Britannica期刊的专栏作家。作为中国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胡教授创立了多个奖学金和培养项目,包括the Speaker Series、中美关系研究委员会(NCUSCR)和中美经济理事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