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贺力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1-14       浏览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经济增长取得许多巨大成绩的同时,许多新旧问题也都浮现出来,要求人们以发展的目光和新发展理念来应对。正如十九大四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对掌握着经济政策决策和实施权力的政府部门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年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上出现了猪肉供不应求、猪肉价格飙升的局面。猪肉是许多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其价格上涨直接带来了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且,猪肉价格上涨还带动了其他肉类食品价格的上升,甚至使得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在2019年11月同比上升4.5%,是近几年未见的高度。CPI的这种高升,虽然很可能是短暂的现象,但多少具有宏观经济上的复杂影响,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不得不关注的事情。在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已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背景下,猪肉价格暴涨本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蛛网模型”,说的是在农民分散化的经营模式中,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其需求弹性,即一定水平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调整大于需求调整的量,在此情况下,该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不仅不能自动恢复,其供求缺口而且还会随时间越来越大。典型的情形是,若在今年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形势,那么,在明年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的形势;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今年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的形势,明年则很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的局面。

传统的蛛网模型谈论的是在分散化经营模式中生产者缺少对市场整体形势的准确信息和正确判断,事先决策的预期结果与事后供求关系的不匹配。从国际经验看,克服蛛网模型问题的关键是促使生产者随时随地了解市场供求的整体走势,让价格信息充分流动,而且应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使生产者和需求者都可对价格的未来走势得到合理的预期;此外,还可考虑使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式促进大型销售和仓储企业的发展,让它们获得弹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国际经验也表明,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农产品中过去常见的蛛网模型波动在二十世纪后半期以后越来越少见了。这就是知识的进步带来的积极效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农产品供求中多次出现上述蛛网模型所概括的波动,其中以猪肉价格波动最为突出。这不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现过,也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出现过。现在,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快结束后再次出现。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的早期不同的是,中国经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在猪肉和其他农副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不再实行票证制度,而是允许价格浮动,让价格信号在供求关系调节中发挥重大作用。这是一个政策和制度上的进步。但是,按照现代经济的要求,这还不够。以前人们说让价格信号发挥作用,这主要还是指现货市场的价格,不涉及远期市场的价格。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让价格对市场供求发挥调节作用,必须同时让现货市场价格和远期市场价格同时发挥作用,而且,后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展为期货市场价格。

而且,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政府部门的政策行为不是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是总是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而且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一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涉及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是要求政策决策要符合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和诉求,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程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经济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新时代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避免政策举措上的过度用力,包括使用“一刀切”办法来应对供求缺口问题。市场经济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时在这里或那里出现各种问题,但这不意味着行政决策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上述蛛网模型所揭示的问题就是说明,如果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仅仅依靠现货市场获得价格信号,就会有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当前国内经济中出现了生猪生产的不足和猪肉供给的不足,行政解决方案一方面要考虑到消除供给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需要考虑到通过对外贸易等途径来促进国内供求的平衡。同时,避免对供给增加提供过多的刺激,防止未来再次发生供给的大起大落。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4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