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蔡宏波: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8-11-07       浏览量:

中美贸易战从3月爆发到现在已有半年,事态持续发酵,步步升级。造成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原因很多,有美国对华长期巨额贸易逆差,也有知识产权、公平创新等因素的作用,种种问题叠加且短期内很难解决,让这次数额庞大、涉及面广的贸易战显出趋于持久的迹象。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这次贸易战归咎于特朗普的无理取闹,更应把它归结为新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与守成大国之间的较量,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碰撞和摩擦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的爆发,即便换做其他人当美国总统,在此时间节点对华发动贸易战也很难避免。

贸易战使涉案企业焦虑并被迫开始“抢跑”

美国此次大举发动贸易战,其中一个重要动机是想重振其国内制造业。作为“美国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振制造业旨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并将流失的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但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工人都被定位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某个环节上,无论是谁,都将在交错影响中分享好处,同时受到牵绊。中美双边贸易不仅为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还为两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根据20176月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发布的《2010-2016年中美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20132016年,中国向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人次分别为45.636.837.837.7,呈下降趋势。同时,2017年全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为5056亿美元,若按2016年每百万美元出口增加37.7人次的工作岗位来计算,5000亿出口对应的是中国1885万工作岗位,那么在已分布实施的涉及2500亿美元加征关税的贸易战中,就将影响中国942.5万人的就业。然而,有数据显示,今年仅18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990万人,同比去年还增长了1.64%,由此可得出判断,此次贸易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暂未显现,但也不排除滞后性因素。同时,以2017年中国总出口额22635亿美元为参考值,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918日公布的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000亿美元、5745种商品加征关税,再加上之前对500亿美元、1102种商品征收的关税,此次报复性关税涉及的出口商品额占了我国总出口额的11.04%,更是中国对美国总出口的将近一半。在之前的对500亿美元商品报复性关税落实时,由于平均每种受限出口商品受限出口额4537万美元,分摊到每个企业就更小,因此笔者相信相当一部分涉案企业能够自我消化。而现在随着摩擦升级、战火蔓延,相信大企业由于牢固的根基和较为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依然不需要采取裁员这种消极的手段,但是中小企业能否顺利应对这次冲击,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最近一轮关税清单中,涉及5745种商品关税细则,既包括半导体、化学品、药品、电机电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行业,也包括木制品等低端制造业以及食品、家具等消费品,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轻工业、机械制造、生活日用品等各方面。同时从清单页数上可看出,美国这一轮的关税加征将重点打击食品(如禽类肉类制品、粮食、油类、水果及水果制品等)、化学制品、纺织品(如羊毛制品、棉花制品、纤维材料等)、金属制品(贵金属、钛制品、铅锌制品等)和机械设备类(如电机、电器设备、电动机、电子计算机设备等)。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农业一直是核心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此轮加征关税清单中,仅食品类就占了20多页,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是想通过加收关税来使本国农产品行业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可能是对我国在其农产品出口关税上施压的一种报复性行为。在机电产品上,自2004年起,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美国机电产品进口第一大来源地,且2009年以来,连续八年保持机电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反之,近年美国机电产品出口逐步放缓,进口维持高位,主要进口国有中国、墨西哥、日本、德国和加拿大。据统计,201816月美国从中国仅机电产品进口1262.5亿美元,占同期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0.6%,增长10.3%,同时占美国整个机电产品总进口额的35.6%,远超过从墨西哥(17.5%)和日本(6.9%)的进口。可以看到,在机电产品上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较大。在纺织品及原料上也是如此,美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占总进口的6.9%,其中有32.4%来自中国。

中美两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加征关税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两国的关系,对两国的企业、雇员和消费者皆是不利的。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在对一轮又一轮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部分涉案出口企业开始焦虑并出现“抢跑”现象。201834月出口数据显示,属于机电产品类的“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出口增长159.7%,同样属于机电产品类的“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出口增长71.7%,表明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担心使涉案企业为了规避成本上升而被迫“抢跑”。这可能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就业还没有出现下滑的原因之一。

能够在美国之外寻求替代市场吗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从理论上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完全可以将对美国出口的商品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规避额外的关税成本,若可实施,将不存在贸易战对就业的不利影响。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已然形成了一套全球资源分配体系和相当的贸易市场规模。如机电产品,16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已占其全部进口的45.2%,韩国从中国的进口占其全部进口的46.6%,英国占36%,澳大利亚占40.7%,巴西占46.9%,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在其他几个贸易大国的进口额中所占比例也相当高,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空间极其有限,想要找到替代美国的市场比较困难。

基于上述两种状况,涉案出口企业可能会有两种反应。第一,涉案企业增加国内销售,减少出口。当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老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呈现疲软状态,出口又遭受美国加征关税的打击,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节点上,如果短期不能有效解决出口减少的问题,涉案企业只能寻求增加内需,顺应国内消费升级,不单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业务和国内贸易要升级,还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打造基于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既能刺激消费,弥补贸易摩擦造成的损失,还能引领企业的未来发展。在理想状态下,能顺应企业转型升级的劳动力,将会留在企业,其他则可能遭到淘汰。第二,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这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出口为主要特征、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和以国际化网络为主要特征。此次贸易战主要将对涉案的出口企业造成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化网络发展是有效规避关税的途径。本身具有成熟的国际化网络的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整体谋划供应链,灵活调整和优化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等环节,业务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

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爆发的美日汽车贸易战中,日本企业以退为进,通过调整自己的出口和投资行为来减少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其中,日本企业实施的一项很重要举措就是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加快了海外建厂速度,加快了日本汽车技术和品牌的直接输出,将生产逐步转移到消费国,本国企业则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提高质量和压缩成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如中国吉利汽车。吉利公司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又以打造世界一流团队和国际化产业链为导向,使其在本次贸易战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766630辆,同比增长44%。受到冲击的沃尔沃国产S60中型轿车,由于其在美国洛杉矶有自己独立的设计中心,同时在南卡罗来纳州建有工厂,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企业将该车型的生产转移到南卡罗来纳州,使沃尔沃在日益严峻的贸易战中面临的压力得到了缓冲。

最后,中美贸易战是两国的关税战,也是技术、金融、创新等多个领域的较量。如果我们被美国威胁性的大数字给吓倒而乱了阵脚,无疑正中对方下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和硬气,但中美贸易战及其一系列关联事件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被动就要挨打”这句老话在当今仍然适用。只有能够顺应大变革时代的大趋势,以我为主、未雨绸缪、凝心聚力、苦练内功,才能把坏事变好事,继续维持中国经济发展高位稳定的一贯表现。

来源:《世界知识》,2018年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