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蔡宏波: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战带来的就业问题在于技术
发布时间:2018-10-08       浏览量:

二战以后,美国在日本经济的复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美日发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一方面是日本的走出去战略、制造业崛起,一方面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调查,与当前中美贸易战有诸多相似之处。

那场美日贸易战结果如何?

遗憾的是,站在美国的角度,美国对日本一系列措施有效打击了日本钢铁和汽车出口产业,此外还被迫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对美全面贸易自由化。贸易战也对日本的产业布局造成了影响。日本汽车制造商被要求在美国建厂生产,出口限额促使日本将更多的高端产品转移到美国制造。美日贸易摩擦绵延近30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贸易逆差的GDP占比开始下降,美日贸易关系才有所改善。从美日贸易战的历史中可以看到,没有永远的盟友,一旦触及国家利益就不可能相安无事。既然美国对日本的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便极有可能对中国故技重施。因此,对于中美贸易战,最好不要抱有幻想,而应积极寻求出口产业的出路,想好短期和长期的应对之策。

民生:贸易战带来的就业问题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商品贸易伙伴。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2000年以来中国向美国出口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总额高达3851亿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总额在2000-2014年也整体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达到峰值,为1591亿美元,后回落至2016年的1344亿美元。

微信图片_20180912145305.jpg

1 2000-2016中国与美国进出口总值及占总进出口的比重

注: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国海关和中国统计年鉴(进口以CIF价格计),贸易差额为出口-进口。

中美双边贸易不仅对双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中美两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2012年每100万美元的对美商品出口可为中国创造59个工作岗位,而2016年中国向美国全部货物出口拉动了国内1452万人次的就业。反观当下,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这势必对我国劳动者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制造业首当其冲。以汽车产业为例,从76日开始,同型号的福特汽车和特斯拉,如果是在美国生产将被征收40%的进口关税。宝马和戴姆勒等美国制造商也受到了影响,面临着更高的成本支出。据悉,由于额外的关税,特斯拉已将Model SModel X汽车的价格上调15-25万元。更高的成本意味着企业将减小生产规模,而更小的生产规模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更高的失业率。

对策:根本在技术

城乡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一直是我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法宝。2008年金融危机,劳动力市场就为稳定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城乡一体化的背后,是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扩张到一、二线城市以外。一个基建周期长达五六年,开启新的刺激周期可以控制农民工和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然而,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战带来的就业问题,必须要占据制造业上游,也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创造更多产业链之上的附加值,从而雇佣更多的工人。出口产业没有技术就占据不了市场上游,一旦失去廉价优势,大量企业会在无所适从的过程中挣扎倒闭。不过,考虑到核心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耗时长、耗资大,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培育起来至少也要十五年以上,这段时期的失业问题还需政府短期措施的刺激来加以调控。

来源:搜狐-财经要闻,20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