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4-05-28       浏览量:

走近学术,夯实基础,开拓视野,探索前沿——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学风建设,促进本科生教学水平、培养质量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激发本科生钻研学术的热情,拓宽学术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风气,2014524-25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国民,我院院长赖德胜、分党委书记沈越、副院长杨澄宇、曲如晓、张平淡、副书记葛玉良、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实、金融系教授钟伟、经济系主任邢春冰、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会计系主任吴沁红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此次本科生学术论坛分为总论坛、分论坛两部分。

2014524日,分论坛首先在后主楼举行,我院27个学术小组、48位本科生参加,分小组进行呈现,最终6个学术组脱颖而出,在25日总论坛角逐桂冠。

525日,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总论坛在京师讲堂京师厅隆重举行。论坛由我院分党委书记沈越主持。



图1:由左至右依次为我院沈越书记、教务处郑国民处长、我院赖德胜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国民和我院院长赖德胜教授分别致辞。郑处长首先转达了史培军常务副校长对论坛举办的祝贺和对学院师生的问候。郑处长对我院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全校起的带头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院本次举办的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同时也对我院师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学院继续培养拔尖人才,加强师生交流,同学们转变学习方式,全方面发展。赖院长首先对论坛的召开以及入选的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参与本次论坛的入选者的水平,再次阐述了召开学术论坛的意义,并送出自己真挚的祝福。

接下来,论坛学术报告正式开始。宿增睿、刘小源、刘亚琳、王柯丁、原莹、耿园等六位同学分别上台陈述,对本学术小组的论文进行了详实、严谨的展示和报告,钟伟教授、杨澄宇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



图2:学术小组阐述,钟伟教授点评


图3:学术小组阐述,杨澄宇教授点评


    学生报告结束后,李实教授做了关于本科生如何做科研的主题发言,
谆谆告诫同学们做好科研必备的学好理论、灵活学习、掌握经济学方法这三个“必要条件,以及兴趣、执着、氛围熏陶和个人参悟这三个“充分条件





图4:(上)李实教授主题发言、(下)获奖同学合影


    活动的最后举行了颁奖仪式。宿增睿获得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刘小源等五个小组获得二等奖,欧阳任飞等七个小组获得三等奖,陈明哲等13个小组获优秀奖。

至此,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获得了圆满成功。本次论坛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相信在激励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促进提高本科生学术水平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院乃至全校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我院今后将每年定期组织本科生学术论坛,期望借此活动薪火相传,扬创新之势,树研究之风。


附: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参与者感想分享

“当你走出大学时候,你是充满自信的,你的知识储备跟能力是足够的,以至于你可以被塑造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钟伟(论坛点评教师)


问:钟老师,您好!感谢您作为点评教师,出席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活动,您认为此次本科生学术论坛举办得如何、意义何在?
钟伟教授:万事开头难,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么,以后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最好的一点是学院能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接触到经济学的时候,提供一个相互竞争同时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
    兴趣和热情是做所有事情的必要条件,如果你缺乏兴趣和热情,那么一件事可能做一两年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做研究的人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他们具有研究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喜欢做研究,我觉得对一件事的喜欢和好奇是做成这件事情重要的前提。本科生学术论坛让大家拥有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使学生当中的那些看起来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比如说没参与校团委、学生会活动的学生,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来。这是第一次举办,演讲的环节还不错,其他有一些细节,如评奖等环节,我觉得以后可以改善。


问:您参与这个活动后,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钟伟教授:最深的感触从现在来看,是我们学校本科生和老师的联系还是比较少的,学生在做什么老师不是很清楚,而学生也不清楚他们在做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给他们怎样的帮助,这样的话,在他们阐述自己文章的过程当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宿增睿同学,他的报告是关于媒体治理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从逻辑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确媒体是指本地媒体还是全国媒体,是正式媒体还是像互联网这样的非正式媒体,是指民间自发的媒体还是官方的活动,现在事实上看起来,应该给媒体治理下一个定义。而媒体治理好了是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比如说增加了成本,提高了投资的透明度,使得投资的环评更加公开之类的。这就要求学生把媒体治理如何影响到企业投资的过程说清楚,如果学生平时跟老师多接触,老师会帮忙提很多好的建议,那么文章就会得到更大的改进。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都在寻找最符合理性的直截了当的精巧的方法,越简单越好,所以说,多跟老师沟通可能让研究变得便捷一些。


问:在本科生学术论坛中,哪一位学生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对于本科生的展示有什么评价吗?
钟伟教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一位演讲的耿园同学,她讲的是进口当中的技术含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她通过衡量多国的模型来衡量进口当中技术含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当然并不是说她的演讲无懈可击,但我觉得她有几个优点,一是她演讲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从容自信,显然她对自己演讲的内容有很好的准备;二是她的整个文章结构相对合理,如果就我们现在来说的话,可能这篇文章内容还有点大,或者说空泛,但基本的架构已经拉开了,以后可以修改得更精致更好看;第三个优点是她思路很清楚,具备了很好的研究人员的基本潜质。


问:您认为本科生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钟伟教授:首先第一点,是你在阅读什么。一个人的学术能力包括他的理性思维能力,这都取决于他的阅读。如果一个人喜欢阅读快节奏的、浅显的东西,那么他的心就不能静下来。虽然人类文明积累到现在,留下的东西有很多,但真正能称之为经典的让人整个内心为之点燃的却寥寥无几。有的东西是转瞬即逝的,我们称之为时髦,而有的记录了我们不能忘却的美的记忆,我们才称之为经典。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阅读那些经典的东西,这就相当于在与无数伟大的人物进行交流,会带给你自身很大的影响。
    第二点,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要弄清楚你学的东西是不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认清世界的。一个人可以沉浸在梦里,也可以走出来看看世界,人必须要有这两者之间转换的能力。做学术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将世界与自己结合起来。
    最后一个,就是你得了解你的学习与谋生之间的关系。当然大学不是一个游乐场,但你如果把大学当作一个职业培训,获得一种谋生的技能,那么你所学的东西肯定不能提高你思维的境界。这样考虑知识的有用性和没用性,也会让你的大学失去很多趣味。你应当是在一边学习一边游戏一边工作当中生活,有很大的空间和可塑性,也就是说当你走出大学的时候,你是充满自信的,你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是足够的,以至于你可以被塑造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问:您对之后举办类似的活动有什么建议?
钟伟教授:
第一个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热情,学校应该有一些经费资助,很多老师也是愿意支持学生们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的,学生也会因此更加投入精力去做这事儿。第二个是关于选题的确定,这应当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量,磨合之后选择出有趣的课题。我曾经读过一些很好玩的题目,其中有篇曾刊登在AER上的文章,就是讲美貌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听起来很不严肃,不过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们在学校里,也可以考虑到底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未来发展潜力大,还是文科背景的学生未来发展潜力大,无论得出怎样的结果不是都很有趣吗?最后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在强调创新,但创新其实是很少的。启功先生曾说每个人都说要写一点新的东西,但那些新的也不过是寻章索句而已。做研究之前应当先做一个全面的文章综述,看看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人做过。如果这片领域上有前人的足迹,那他发现了什么,他忽略了什么呢?如果没人做过研究,你要想想这个研究为什么没人做呢,是太荒诞了还是他们真的忽略了?其实我认为学术就是一个开开心心思考的过程,我们既不要把学术看得神圣不可侵犯,也不要将它贬低得一文不值。


“大家只要足够的认真努力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只是把自己该学的学会,该做的做好。”

——宿增睿(一等奖获得者


问:您这次获得一等奖,有什么感言吗?
宿增睿:
我只是把自己该学的学会,该做的做好,如果大家看到我这篇论文,就会发现我的论文中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简单的模型,只是比较认真严谨的表达出来。所以只要大家足够的认真努力,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都可以做得很好。
    我在师大学习了四年,觉得师大最好的一点,就是非常重视学术,对于大家夯实学科基础、还有未来发展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有这么多助人为乐的老师同学,大家应该尽可能在自己的学科有一定创新,对于知识边界有一定的拓展。


问:您为参与这次本科生学术论坛做了什么准备?
宿增睿:
我做的准备还是很多的,这篇文章是我参加保研夏令营的论文,它在北大香港的学术年会,已经被《ChinaJournal》《Accounting Research》等学术杂志收录。整篇文章大概写了半年,修改了也有一年时间。虽然这篇文章已经比较完整,但是我对这次论坛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并没有把之前做过的展示直接搬过来,而是重新修改展示的内容。在很熟练的情况下,也熬夜详细写了几天晚上的演讲稿。我不希望因为自己懒惰或者不进取而出现漏洞,可能这也是让老师觉我的展示更胜一筹的原因吧。我觉得学院办这个活动也不是让大家临时抱佛脚,而是让大家把对学术的重视融入到平日的学习中。这个论坛是一个展示的契机、催促的动力,而不是让大家仅仅为了完成任务。

问:您对哪位老师的点评最深刻?
宿增睿:
各位点评老师都给了我们非常精彩的点评。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钟伟老师,他给我指出了三点不足。这些点评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是我今后继续完善和进步的动力。同时我对钟伟老师一直都很敬佩,在合影时也和钟伟老师有一些简短的交流,当他说认识我的时候,我觉得很自豪,总之这些都是我的收获

问:请您谈谈参与这次本科生学术论坛有什么收获?
宿增睿:
在大学的尾巴,临近毕业之时重新历练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高大上的京师讲堂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对老师同学们做了一次认真的汇报,收获很大,也使我的大学更加完整,对我来说是一份非常美好的回忆。此外,我也更加了解如何更快速、流利、从容表达自己的学术理念,这次参赛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树立了自信心。
    总之,这次论坛的嘉宾都是学术的领军人物,学院十几位老师来参加,而且地点是在很高端的京师讲堂,这些都能看出咱们经管学院对这次本科生论坛以及提高本科生学术水平的重视。


“老师们给予的宝贵意见让我感受到本次论坛的严谨作风和学术精神,还让我不甘满足,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王柯丁(二等奖获得者)


问:您参与这次学术论坛有什么收获?
王柯丁:
这次学术论坛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但有机会可以展示自我,而且还能近距离接触到李实、杨澄宇、钟伟教授等学术高手。他们对我自己论文的指导和建议,给了我很多启迪,是一次非凡的体验。


问:您为参加这次论坛活动做了怎样的准备呢?
王柯丁:
参与这次论坛的论文是我做国创项目时候的结项论文,当时获得了校级优秀项目。不管从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数据,还是一直到最后编写论文、整理PPT到展示都做了很多努力,而为了这次展示,几个环节也都重新做了很认真的准备,也花了不少时间。这些步骤看似简单,却需要有学术功底的支撑,还要有认真负责、坚持不懈的决心。

问:您这次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有什么感想呢?
王柯丁:
我在参赛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罗楚亮老师和邢春冰老师在答辩过程中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宝贵意见,不但让我感受到本次论坛的严谨作风和学术精神,还让我不甘满足,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我认为,这次本科生论坛对于参赛者来说,不仅提高了自我能力和心理素质,更多的还有思辨应对能力。而对于听众来说,特别是大二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了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论文。这是一个榜样,也是一个激励。面对如此好的机遇,我觉得大家都应该争取参与。同时我也希望这次本科生论坛能够越办越好,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能有更多新兴力量参与其中,成为学院的学术研究的不竭动力。


“学院卧虎藏龙,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胡绪千(优秀奖获得者)


问:那您参加其中有什么收获吗?
胡绪千:
我参加此次论坛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我们学院学长学姐们的优秀风采,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与这些真正优秀的学长学姐们的差距,这也激励着我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同时要平心静气踏实钻研,认真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问:能谈谈您对这次本科生学术论坛的认识吗?
胡绪千:
这次本科生学术论坛从去年年底就开始筹备,旨在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促进交流,我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将之前与同学合作申请的本科生基金项目的论文重新整理修改,抱着交流学习的态度提交到学院。我也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次论坛的展示中。

问:您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呢?
胡绪千:
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学院真是卧虎藏龙,许多同学的学术和写作水平都很高,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些学长学姐的学术能力很强,跟他们比我们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您可以给那些没参加或准备参加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胡绪千:
其实我也只比2013级的同学大一届,也没有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们那样有可以建议的话语权,但是如果要说一点,我的建议就是对于这样的学术活动和其它一些专题讲座,希望大家多参加,多接触。这是北师大的优势资源,同时在参加这类的活动能够开拓我们的眼界,也让我们给自己一次定位自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