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论坛“新中国70周年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70年》发布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9-10-25       浏览量: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刚刚结束之际,2019年10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与山西经济出版社联合主办了“新中国70周年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70年》发布会”。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汪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邓荣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董志凯,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平新乔,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院长唐任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山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慧平,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李慧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原局长丁敬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副院长崔学刚等。

 《中国经济70年》新书发布由崔学刚副院长主持。戚聿东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济70年》的出版顺应时代需要,有助于全面总结新中国7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希望与会高层专家就此发表高见,为中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山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慧平着重介绍了《中国经济70年》的策划出版过程,介绍了本书的框架及时代意义。

  

  

图 1 戚聿东、李慧平

  

 《中国经济70年》作者汪海波先生表达了对共和国七十年来经济发展成就的欣喜,着重介绍了《中国经济70年》在构建框架的创新性和编写体例的方法论,注重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史学研究有机结合,将史学规范与逻辑编排方法有机结合,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变革有机衔接起来

  

  

  图 2 汪海波

  

 第二项议程“新中国70周年经济发展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系主任杨娟主持。

 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首先强调了《中国经济70年》在共和国经济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七十周年进程中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与历史上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邓荣霖认为企业变革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处理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消费者、企业、政府间的关系。金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交汇的过程,不同的文化、思想可以孕育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武力肯定了汪老先生的成就,并强调了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性。李晓西教授阐述了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对七十年来经济发展的贡献。董志凯教授从自身专业出发,梳理了汪老先生在经济史学中的成就,总结了研究经济史的一些共通的理论指导思想。平新乔认为七十年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原因是微观机制的正确选择。张文魁指出七十年来资本积累、人口红利、对外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但未来三十年这些因素效果减弱,重新探索经济发展的源泉十分重要。唐任伍总结七十年来的成就,特别注意区分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的发展关系,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徐洪才认为,未来三年我国面对的主要风险是GDP增速悬崖式下跌、中美博弈的长期化与复杂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渐行渐近,应着眼周期性的、结构性的矛盾,多一点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周民良先生总结了《中国经济70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提出了目前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图 3 张卓元、邓荣霖、金碚

  

  

  图 4 武力、李晓西、董志凯

  

  

  图 5 平新乔、张文魁、唐任伍

  

  

  图 6 徐洪才、周民良、李慧莲

 

  

  图 7 崔学刚、杨娟

  

  

  图 8 各位专家积极讨论

  

 最后,戚聿东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达了对汪海波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钦佩,指出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在人均水平、质量、结构、创新、公平等方面的考量,仍存在诸多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创新任重道远。在寻找挖掘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源泉时,必须着重考虑数字经济的重大作用,充分重视数字经济领域。

 新中国的七十年,是创造伟大奇迹、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七十年,是从独立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七十年。七十年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实现了经济变革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次会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独特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并对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作出了应有贡献。

 

  

  图 9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