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瀚德远征记From Maxdo to the World——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6年暑期国际项目
发布时间:2016-10-12       浏览量:
 瀚德远征记

From Maxdo to the World

——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6年暑期国际项目

201678月,经管学院瀚德实验班共组织4个暑期项目,其中:23名同学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名同学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14名同学赴法国里昂二大,15名同学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

三毛曾说过,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曾经从书中、从电影、从新闻......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或多或少都曾畅想过纽约城的华灯璀璨,都曾神往过英伦范儿的皇家和绅士风度,都曾描绘过巴塞罗那热情的阳光与海滩,都曾期待过世界浪漫之都巴黎的奔放与热情......然而再多的媒介,再多的想象仍旧比不上一次亲身所往。

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古老的校园建筑中呼吸浓浓的学术气息;我们在帝国理工学院浓郁的皇家和艺术氛围中与国际学生在课堂上“温故而知新”;我们在里昂和巴黎典型的欧罗巴建筑和大街小巷中感受法兰西浪漫与浓郁;我们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汲取热情的西语问候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既然已经踏上征途,便不再甘于平庸的人生。在这程奇妙之旅中,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灵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变得轻松从容,曾经枯燥单词和术语亦变得津津有味,在穿行于异国大街小巷的冒险中,生活的愿景变得敞亮而无垠。

“我知,日后路上或没有更好的邂逅,但当你智慧都酿成红酒,仍可一醉自救”。在瀚德,我们脚步未停,故事继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文/经管学院瀚德实验班2015级齐一苇)

 

飞跃重洋,横跨半球,我们抵达了远在彼岸的国度——美国。也曾畅想过《欲望都市》中的纽约城的华灯璀璨,也曾暗自描绘过红砖白瓦城在校中的世界名校Harvard University,更向往过美国所崇尚并誓死守卫的民主与自由。然而,再多的媒介,再多的想象,仍旧比不上一次亲身所至。三毛曾说过,“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如今瀚德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宝贵的“行至美国”的机会。Here we go, the US!

 

【学在哥大: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城市对于大学有不可磨灭的印记,而纽约的伟大成就了哥大的伟大。地处纽约市中心,毗邻时代广场、华尔街、世贸中心这些国际金融中心,哥伦比亚大学the very center of business(商业的最中心)的名头当之无愧,称作商科人的天堂也丝毫不为过。

学在哥大,受益匪浅。

尤其偏爱的便是Dr. Robert AndersonNegotiation Skills(谈判技巧)Robert以他轻松幽默的风格为大家剖析了商务谈判,生活实例信手拈来,影视资料引人入胜。这门课带给我们崭新的视角是,当两方产生利益冲突时,最好的方法不是硬碰硬,而是了解对方需求从而找到关键,以达成win-win(双赢)的最佳结果。真实的模拟谈判,一步步紧逼,一寸寸突破:斟酌谈判字眼,明确双方需求,更正认知错误,争取最优方案。他的示范让我们这些初出象牙塔的稚嫩学子切身感受到了社会语言“暗藏锋芒,兵不血刃”的碾压力量。同样,其他几位老师循循善诱,所教授的展示技巧课生动活泼,市场计划写作字字珠玑。最终,我们完成了各组的市场计划与展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结业论文”。

课程之余,大家也偷得浮生半日闲,真正地走进校园。教学楼的布杂派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建筑以各式走廊衔接起来,错落有致。行走在会发出嘎吱嘎吱声响的木质楼道中,恍惚间回到了中世纪。如同北师大,哥大的校区并不大,却从不吝惜于各色雕塑的占地。无法忘却的乃是那头清瘦的雄狮塑像,象征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路过此处时一位同学曾言“这不正巧印证了《人间词话》中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重境界嘛”,大家纷纷会心一笑,感慨于中西文化的不约而同。

 

【行万里路:城市之间,丈量世界】

短短半月,辗转五城,横穿东西,纵贯南北。

在华盛顿,倒影池映射着林肯纪念堂的身影,玉洁冰清,圣神庄严。高大厚重的外廊石柱颇有希腊巴台农神庙的韵味,而纪念堂中心端坐的林肯像,正远眺着池对面凌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白宫南方的纪念碑拔地而起,直指云霄。碑身内的898级台阶上,也曾留下过许多心怀崇敬的美国民众的脚步,百年来并无更改,伟人的光芒愈益辉煌。许多父母不远千里携着孩子缅怀英雄,或可管中窥得其爱国精神教育之一隅吧。

在纽约城,轮渡横跨东河。海滨两岸,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似火骄阳下熠熠生辉。不远处的哈德逊河口,高举火炬手捧宣言的女神依旧伫立于此,气势磅礴,似亘古不变,岁月痕迹的铜绿也难掩她自由光辉的四溢。自由女神的恩泽浸润着整个曼哈顿半岛,无论是在群英荟萃的华尔街或是人群熙攘的时代广场,无论是报摊大叔或是餐厅服务生,人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大都独立自主。我行我素的个性、满溢自信的眼神、行色匆匆的步伐,这大约便是纽约人的特质。


         

 

在旧金山,这个备受阳光宠爱的地方,海岸延绵,人鸥相嬉。金门大桥横卧于碧浪白涛之上,通体绛红的桥身好似云龙过海,蔚为大观。九曲花街花攒锦聚,香气氤氲,犹如一幅斜挂着的绒绣,令人流连忘返。“如果说纽约代表着工业革命遗留下的过度繁华,逐渐褪去人情的钢筋水泥城,西部俨然是充满无限可能的land of freedom,弥漫着创新创业气息。旧金山更多是自身吸引各路人聚集的包容式的范围。不管是上帝的选民或弃民,在这里一切都将得到原谅。”雨奇如此描述着。

从华盛顿的肃穆庄重,到纽约城喧闹繁华;途径波士顿的活泼跳脱与纽黑文的古朴典雅,最终以旧金山的闲适随性划下句点。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行程万里,于城市之间。

 

后记

“作为visiting students大概就是这样,很短的时间里它虽不能让你知道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的全部文化底蕴;但我们好像可以从一个个故事,或是一幅幅美景中感受出一些什么。”这是刘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想法。古语有言“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此程美国的学习或许结束了,可是这探索的“征途”大概要我们踏一双素履,驾一叶扁舟,穷己一生去延续吧。

哥大洛氏纪念图书馆前,Alma Mater女神像里,那只象征智能的小猫头鹰依旧默默藏在雕像的学袍褶皱中,等待着下一个发现它存在的新生的到来。传说,第一个发现它的新生会是这届最优秀的一位。那,会是我们吗?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

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巴塞罗那

(文/瀚德学院 罗林岚)

 

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阳光与海滩的城市,与瀚德的小伙伴们飞往巴塞罗那的深夜航班上,我的内心都是激动与期待,感觉无论是第一次踏足西语国家还是第一次住到外校的宿舍都让我的心悬了起来,之后的是三周似乎会被未知填充。

 

【热情开朗的老师们】

巴塞罗那大学的老师都很热情开朗,上课时幽默风趣,时不时停下来询问大家能否理解。除了经济和商务知识之外,他们也会有意识的向大家介绍西班牙的政治事件和当地风俗,例如“我们能”党派和西班牙的议会选举,加泰罗尼亚省的独立运动等等。我们也会和老师交流中国的一些情况,告诉他们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自己的校园生活。CristinaBaño就是一位非常关注文化交流的老师,她甚至能够和我们交流上海、北京这两座城市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变化。而且她还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活泼,在解释名词和介绍西班牙风俗时,她总是进行一些场景演绎,帮助大家理解。结业考试交卷的时候还给同学们送上了热情的贴面吻。

负责接洽和团队合作课程的Joan也非常地关心我们,每次参观访问的时候他都会提前为大家画好详细的线路图,告诉大家去哪里换乘地铁和集合。每周五会给大家的周末出行出谋划策。有一次我问他哪里可以买到邮票,他很详细地给我描述了一番,一个周末过去后,他担心我没有买到邮票,特意来和我确认是否还需要帮助。当时内心特别的温暖,感觉Joan时时刻刻都把大家放在心上。我们在宿舍里被虫子咬了,他就会去药店给大家买药,帮我们和宿舍工作人员交涉,我们则带着Joan在巴塞罗那找了一家中国餐馆,当他被黄喉、牛百叶等各种食物的真实身份吓到后,他还为了照顾大家的心情强装镇定着说no está mal,不是很糟。在巴塞罗那的三周里我们和这些老师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离开时Joan反复叮嘱大家,再来西班牙时一定要与他联络。

 

除了巴塞罗那大学本校的老师之外,还会有校外企业家来给我们上课。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是一位26岁的创业家,幽默风趣,人生体验十分丰富,尝试了很多不一样的职业。现在在做Nike的代理,产品设计、销售由他负责,生产由厂家负责,那些鞋子因为外观时尚很受人推崇。当他说到时间管理时,他说得很真实,不会标准化地回答我们,今日事今日毕,勤劳努力。相反,他回答的是,他总是自以为自己能从下午2点工作到7点,但其实他会饿会渴,需要休息。这种坦率让我们觉得非常的真实亲切。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能端正态度、劳逸结合,越是能够做到高效率高水准。

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是乐高玩具的CEO,他当时要我们用乐高玩具表现出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山间旅游计划,我们组是为飞碟爱好者定制一套旅游服务。这门课不论是题目还是表现形式都非常的与众不同:通常我们的专业课学习都很宏观,并不怎么接触微观层面的销售手段,而且通过乐高玩具来展现创意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象中的产品计划往往是一个ppt中图文并茂的展示,而不是粗糙的玩具模型。这门课让我觉得处处皆创新,创意的来源和表达方式永远是多样的。

 

【新奇独特的参观课】

第一次参观课程是巴塞罗那的一家巧克力博物馆,在这里,有专人带领我们一起依照自己的喜好制作巧克力,Joan老师还在他制作的巧克力上画了一个他想象中的汉字。巧克力工厂的老板为我们做讲座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巧克力产品的竞争者并不是其他品牌的巧克力,而是鲜花、书、唱片等和巧克力一样适合做礼物的产品,不同价位的巧克力也针对着不同的送礼需求。这个市场营销观念让我们豁然开朗,在商业活动中,我们要走出思维定式,深入的调查顾客需求,找准商品的定位,让商品和顾客高度契合,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把握商机。

除了对于商品定位的理解有了突破之外,我们在食品加工产也受益匪浅。我们参观的食品厂在乡间地带,这家食品厂立志于通过让人们参与其中,来带动人们健康饮食。我们在这里一起制作了爆米花和辣椒蛋糕,这类的活动其实主要针对中小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来督促他们爱惜食物、健康饮食。回想起在巧克力博物馆参观的小学生,大概在玩中学,学中玩是西班牙人的重要教学风格。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个酒庄。酒庄的工作人员带我们进入了酒窖内部,从制作工艺的介绍来看,这些酿酒人员非常地辛劳。酒庄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酿酒,以期酿出最完美的酒品。每一种传统商业都需要在新时期找到自己的优势,既要保证原来人工生产的高质量,又要运用新科技做到高效率。创新与守旧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的融合,一切都是为了让公司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惊才绝艳的艺术家】

提到巴塞罗那的旅游景点,不可不提的就是安东尼•高迪的建筑设计。作为百年前在巴塞罗那炙手可热的知名设计师,他的圣家堂、巴特娄之家、圭尔公园都是不容错过的经典。巴特娄之家的每一扇门上的门把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求契合人手掌的弧度;圣家堂历时上百年尚未完工,宏伟壮丽,美轮美奂;圭尔公园里的石柱长廊,集粗狂古朴于一身。参观高迪的建筑时,我彻底地领略了独一无二这个概念。高迪的作品中有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其设计感别树一帜、无可替代。取材于自然的造型设计、丰富的马赛克图案运用以及独一无二的拼接彩色玻璃,都带着高迪的个人标签。也无怪乎高迪的建筑在西班牙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除了建筑设计,绘画艺术在巴塞罗那也有着崇高的地位。菲格雷斯是巴塞罗那旁的一座小镇,从巴塞罗那到这里的道路十分颠簸崎岖,小镇虽然安静,却也有几分荒凉的味道。可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镇,孕育出了二十世纪最总要的画家之一——萨尔瓦多•达利,他将自己的博物馆设计成了“水煮鸡蛋”的造型,在博物馆里用家具和画作在房间中塑造了一个人的面部形象,把自己的童年、爱情、政治理念和世界观悉数融入自己的画作。如果没有向导介绍的话,我大概永远也不明白那些深奥的立意。

此外,巴塞罗那还有以毕加索博物馆和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众多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有着非常完备的管理经营机制。而且我发现问路的时候,很少有巴塞罗那人说不出这些文化场所该怎么走过去。聊天时,几乎每个人都能和我们聊一聊相关的知识。告别晚餐时,我坐在Jaume老师的旁边,我们聊到了巴塞罗那的建筑,他对我说我们现在在的这间小餐厅的墙壁其实就是一段古城墙,当时的城市都很小巧,因此城墙的位置在现在的市中心。由于是历史遗迹不可拆除,就改变成了餐厅墙壁。这些墙壁虽然有着一种沧桑古朴之美,但是被保护得非常好,完全看不出已经历经百年更迭。巴塞罗那是一座“和100年前一样的城市”,因为上了年头的老房子,无论内部装潢如何变化,外观却不能改变分毫,维护费用远高于重建的费用。

我不禁觉得巴塞罗那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人们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关注文化,因此那些博物馆和建筑哪怕由私人经营,也一样可以被世人熟知,得到很好地保护。而在这种尊重艺术的氛围中,艺术家才能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厚重之土方可滋养繁茂之木。也许巴塞罗那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就是那片厚种之土,这座城市培育出了一代代文艺界的长青之木,他们又会回报这座城市更加绚丽的美。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

相遇·法兰西

(文/瀚德学院2014  汪怡凡)

 

【课程交流】

201674日早上的里昂一如往常一样阳光明媚,清晨的清冷并不能驱散一行人的热情,于是在平静的罗纳河畔,与里昂二大欣然相遇。课程期间经历了一次法国式周末和一次国庆节,除了语言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大幅的强化,在与人交流之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了解到一些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及今后可能的方向。

十天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学校里学过的语法重点以及更多本土化的使用要领,在不断地练习和互动中强化综合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类的学习本就注重不断的练习和使用,相较所学的其他学科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以及不断积累,所以此次法国之行最大的效用体现在我们能完全沉浸在一个原生的语言环境中去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而不是简单地在学校里学习固定刻板的语法,这涉及到更多的日常和习惯用语以及日常交际礼仪,所以不仅是对听和理解能力的锻炼,更是一种交际习惯的养成。
 

 

具体的语法课程难度相较国内的内容实际上是偏高的,每堂课的信息量比较大并且结构繁杂,加之初到法国的不适应,课程之初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大家还是尽力投入和参与其中。而经济类则是属于基础的入门专业词汇认识,知识点上基本都是在国内学过的,但大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同也是可以从老师的讲解中看出来,法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学校所教授的经济知识其实一直走在世界前面,就比如说从一个简单的GDP的定义上来讲,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新的观点,即是按照国内生产附加价值计算,反观国内很多的经济学基础教学都是采用的较古典的定义法,而这些新观点都是在国际贸易之类其他专业课上才学到,实际上我国的统计方法已经有落后之处了。文化课方面大部分是实际的语言交流,相较其他两门课而言更像是在学习如何在法国生活,如何去理解当地人的行为习惯,如何逐渐变得像当地人一样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近的来讲,无论是专业还是语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但又因每个人具体运用的环境而异,更深远的影响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检验了。

 

【文化视野】

除了在里昂的学习,行程中在马赛和巴黎的短暂停留也加深了我对整个法国氛围的理解,最大的一点体会是遇见的所有法国人都格外有礼貌,这也跟我们在文化课上所学的、在书里所看的一样,其实在法国遇见一个陌生人相互打招呼实在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而在中国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我又不认识我理他干嘛”或者“反正我们今后也不会有交集了之类,偶尔在街上碰到老外热情地跟你打招呼还会觉得尴尬,所以到法国之后对我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知道了书上那些对话、情景表演之类的完全是真实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而非国人编写教材时为了营造氛围而蓄意为之的。

之后是关于历史和文化。先从里昂这个电影的故乡说起,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制作技术,从此第七艺术在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里昂二大亦是以两兄弟的姓氏命名(Lumière),并且每年的125-8日都是里昂传统的光明节,其一说是为了庆祝成功对抗瘟疫,另一说也是为了纪念卢米埃尔兄弟的贡献。同时里昂的几所大学也都分别以对这座城市有卓著贡献的人命名,其对人文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包容可见一斑。然后是关于里昂的丝绸工业,作为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工业重镇,这里素以高质量的丝绸闻名,手工丝绸价格不菲也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型产品,后来随着工业化推进丝绸生产大多机械化了,坚持传统工艺的手工丝绸制品价格自然是一路水涨船高,通过暑期学习期间的访问调查我们得知这样的传统丝绸工坊只剩下了三间,但依旧有愿意和热爱这项工艺的年轻血液使得技术得以保留而延续,这点在现今的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而不至于使一些精华的民间技艺流失和消亡。另一方面这些丝绸工人也对当地甚至之后到整个法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里昂丝绸工人起义(1831-1845)不仅标志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革命活动的舞台,也是在同一时期产生了法国现代工会及自治管理体系的雏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接着是在马赛(及整个普罗旺斯大区),除了治安不太好以外,整个马赛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舒适安宁的,即使是刚刚发生过恐怖袭击仍然有很多人开车往南方跑,尽管有着健全的福利系统,南方的阳光对法国人来说还是弥足珍贵的。因为收获季已经结束所以中途并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薰衣草田,但空气里弥漫的薰衣草香味还是时刻暗示着法国人对这种芳香原料的热爱。短暂的停留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这座滨海城市更多的历史,时至今日,在马赛的起源,整个城市的心脏,每天清晨仍然有渔人将新鲜的海鱼运到老港销售,能有机会一睹马赛老港的全貌并联想起它昔日的繁忙与喧嚣也算是不虚此行吧。因为靠海,19世纪的马赛淡水供应非常紧缺,后来为纪念引水过滤系统的修建和完善而修建的隆尚宫就恰好位于输水管网的枢纽之上,这是一座中等规模的拜占庭混合罗马风格建筑,回廊的两头分别是马赛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虽然在这个很适合拍婚纱照的地方并没有偶遇拍婚纱的新人,仍有很多的马赛居民在这里放松休息戏水玩耍。隔海相望的逸夫岛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录》的原型地,虽然作品的真实性不一定可靠,但逸夫岛还是借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所以无处不在的人文背景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产都赋予了这座城市别样的魅力。

最后是巴黎,都说巴黎是百年不变,大巴穿梭在稍显狭窄的老街上,两边的建筑都散发着浓浓的陈旧和年代的气息,但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是真的一成不变的,巴黎一边保留着古老的贵族气质,一边不分日夜的快节奏发展和变革,每天进出城市的人多达六百多万,巴黎像是一颗巨大的心脏在不停的更新整个大区的血液,为城市的进化和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之后参观了有“人类文明发展总索引之称的卢浮宫,徜徉在它数十万件的珍贵藏品之间,所能感受到的不仅是从拿破仑时期就开始慢慢积淀的厚重的历史和艺术气息,更是散布在行程中所有大大小小各门各类的博物馆所体现出的法国人对其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的热情,时间不是很充裕,所以每个展区都只能匆匆一瞥而不能细致地去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确也遗憾。埃菲尔铁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震撼和吸引,可能是欧洲杯刚刚结束球迷给城市带来的躁动和混乱还没有散去,也可能是没有了追求那种浪漫的心境了吧。

欧洲之行已然结束,收获最大的一点其实还是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人,不再将眼光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学校内、国内,未来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地迅速和激烈,时代瞬息万变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去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遇见伦敦

———记伦敦之行

(文/2015级瀚德国贸  李申 熊彧娇)

 

遇见,在你我最美丽的时刻

簇簇的花,暗香浮动,是我的慎重,你的盼望

颤抖的叶间,热情招摇

 

 

【校园:非典型青春片】



虽然在课业紧凑而国际化的瀚德项目已经捱过整整一年,我们却没能很快跟上这里的课堂节奏。在帝国理工,即使是暑期学校,也不容课程上的一丝丝懈怠与放松,教授平均每天用七十页以上的幻灯片来讲解基本知识,而助教则会每天会准备一篇案例分析的文章,作为讨论课的材料。如此,既有理论的讲解,又结合现实的分析,内容完整而丰富。

暑期学校开设的课程有Business Consulting, Strategic Marketing Corporate Finance。以Strategic Marketing 为例,要在短短的三周内构架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并非易事。幸而教授们都没有粗暴的把知识硬塞进我们脑子中,而是用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日常来引入理论并解释。Stephen几乎每次课都会吐槽星巴克的咖啡有多么糟糕,借此告诉我们,咖啡商人也许卖的并不是咖啡,市场营销要强调的,当然也不知识商品本身。教授们还时常提问,鼓励我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互相交流,课堂上的气氛甚至会热闹得如同吵架一般,与国内普通的大学课堂完全不同。

“即使在香港,我也没有听过这些说法,我们大学教授讲的还都是课本上刻板的旧理论,根本没有与时俱进。”Jimmy指着刚刚上课讲的STEEPLE概念说。Jimmy是来自香港的上班族,他也认为这里的课堂内容跟现今市场变化紧密结合,非常新颖而实用。再说每日的case study,则更与当今市场形势接轨。比如为什么Kindle的新产品输给了iPad,为什么A&F服装能在引起大众反感的时候依然畅销……

我们的终极任务,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把一个目前运营状况有障碍或瓶颈的公司“扶持”起来。马来西亚航空遭遇信任危机,而哈雷公司的顾客偏向于老龄化,Max Factor化妆品逐渐跟不上潮流……当我们真的置身于这些公司,如何才能让他们以新姿态走入大众视野,并达到新的成就呢?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被随机分组,各组团结协作为“自己的”品牌做一个为期一年的rebranding计划,最后进行了公开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的小组讨论让我们收获颇深。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思维模式的的同学讨论,本就不失为一件乐事。自由奔放的美语,字正腔圆的地道伦敦腔,以及从意大利、法国、印度、中国等地进口的,带着浓郁本土特色的英语,各式各样的英语掺杂着,充斥在校园的咖啡馆,讨论室,甚至楼梯间。在沉静内敛的传统里长大的中国同学们,也在其间由生涩渐渐放松,直到热爱并沉迷于这样的交流碰撞。

 

【城市:无声电影】

伦敦是艺术而精致的。且不说那些教堂里色泽绚丽图案精美的琉璃,流光溢彩的吊灯,时不时回响在大小街道的古老的钟声;不说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也更不说置身其中可纵览城市全景的伦敦眼,以及童话般的伦敦塔桥……单单那城郊乡间都一尘不染的街道,配色统一排列整齐的小房子,都有着说不出的别致。

而伦敦人更是将这种精致与美感延伸和贯彻到他们的生活中,即使只是普通的汽车司机,每日也都穿着整洁的衬衫西裤,打理好头发,用礼貌的笑容,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他的乘客,他的工作。极有名的全英式早餐,主食便有炒蛋、培根、烤香肠、煎蘑菇、三角薯饼、茄汁黄豆等众多菜点,面包及饮品的种类也十分丰富,那口味各异的果酱更令人眼花缭乱,主要以少油小火慢煎的烹饪方式自然也是毫不敷衍。

 

伦敦是古老而保守的。每每曲折而下,古旧的地铁让你恍若回到了十九世纪;几大百货商场更无一不是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对于伦敦的古建筑,不同于中国非拆即围的保护方式,人们大多选择让它们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延续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才是最好的传承。逛着A&F在伦敦仅有十来年历史的店,你永远也想不到,这是一栋被保护的百年古建筑。这大概也是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长盛不衰又活力无限的秘诀吧。

 

伦敦是年轻而多元的,16世纪的伦敦大火纪念塔与未至总角之年的碎片大厦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徒步距离;老石墙也会因为玻璃幕墙的反光而有别样的光芒;泰晤士河上每晚都有新人类的船上聚会;草坪上路上,到处是赤脚追逐的孩子,上帝像是格外慷慨,不知赠给了这座城市多少小天使,好使它永远鲜活。你也可以看见不同肤色的人种,不同地域特点的穿着,想着下一秒在耳边一晃而过的迷人外语,不知又是来自哪里;无论你故乡何方,都能在这找到你的家乡菜;这里既有Beatles纪念品商店,也有二次元爱好者痴迷的原版日漫专卖店……

 

【离别:含泪也带笑】

离开的天空和来时一样蓝,二十天,一向喜雨的伦敦却几乎每天都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笑脸。伦敦的日照时间格外长,每天醒来的时候早已大亮,而你即便是晃悠到九点才回家,天色也是还未尽黑的。

说起这二十天来我们的家,更是我们友谊不断深化的地方。参加暑期学校的同学们大半都住在那里。有时循着悦耳的曲调踱步到钢琴房,说不定会遇见幽默友好的意大利男孩;周末的晚上在庭院中打扑克,即使德语还说得有些生硬和结巴,也要放下手中的牌卖力地与邻桌的德国小哥攀谈几句;在厨房里做着中国菜,也会邀请烤着披萨的金发姑娘们来一起尝一尝。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幸福愉悦度过。

申申说,在飞去伦敦之前,脑海中有过无数的幻想——蔚蓝的天,英俊或美丽的脸,甚至吃不惯的饭。而一下飞机,真正直接扑面而来的,是清新而陌生的空气。从来没想到一个地方的独特气味也能给人如此不同的感受。

只可惜,我们买回了纪念品,把故事都留在了照片中连成了我们的电影,却永远没办法带走这已然习惯的味道,即便深夜梦回,也再难寻觅。

 

却如成长,虽无法触碰更难以观测,但早已融入我们年轻的生命。

 


 

我终于走过

你赠我满天飞花

我拾几片做了茶饮下

余生的呼吸

 

都有此行留下的痕迹


 

(供稿:安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