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新版学生工作» 新闻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贺力平教授采访记——益重青春志,风霜恒不渝
发布时间:2020-12-24     浏览量:

受访人简介:

贺力平,男,1958年7月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1982开启高校教师的生涯,2001年至今在北师大任教,为师大学子们开设了《金融学基础》(双语)课程和《国际金融与中国》(英语) 国际留学生(研究生)课程。这两门专业课先后被评选为教育部2007年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贺力平老师1978年参加高考,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之一,就读于四川财经学院政治经济学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获硕士学位,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采访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杨玉婷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丁怡

 

执笔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杨玉婷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丁怡

 

01 孜孜无怠·求知之旅

 

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贺力平老师深有感悟和体会。他提到,“我很幸运,赶上了文革后恢复高考,是中国恢复高考以后的首批大学生之一。1977级大学生在1978年春季入学,我属于1978级,在当年秋季入学。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留在学校里,开始了大学教师的生涯。文化大革命带来了我国教师队伍的一个断层,所以很多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直接留校做了大学老师,我自然成了一名助教。工作两年以后,我报考了研究生,我发现如果想要继续留在高等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和科研,知识上需要再上一个台阶。于是我去读研,来到了北京。三年研究生求学结束后,我再一次选择去学校工作,这一次做了一名讲师。当时硕士研究生毕业便可以当讲师,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工作两年后,觉得如果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现有的知识能力还不够。很快得到了一个公派留学机会。出国后,觉得只学一年是远不够的,所以就选择了继续在那里去读博。”

 

02 蹈厉之志·人生规划

 

贺老师谈起自己求学经历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很早的时候去要做人生规划。“我对专业和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的想法,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我的求学经历可以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而且每一次毕业后都去了不同的地方,都是在工作两年或停顿一段时间后再一次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读本科的时候,甚至是本科之前,我就有了大致的规划。在高中毕业后到参加高考前的这三年里,我参加了一些短期的临时工作,比如去中学代课等等。在那段时间里,有时就在考虑未来的规划。1977年中央宣布要恢复高考,中断了十年的大学教育快要恢复正常了,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人生发展的机遇。年轻人抓住时机早早地为自己制定好人生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也一定要考虑到大环境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点。需要自己去思考,找到自己的爱好、追求和志向。我的本科专业是政治经济学,当时的一个热门。这个选择乃是因为当时刚刚宣布了要进行改革开放, 整个国家在发生一个重要转变,经济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另外,我也觉得自己读的是文科,文科里的一个重点专业就是经济。这样就进入了经济专业。”

 

03 力学笃行·学业建议

 

谈及学术方面的建议,贺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尽管年轻时的那段求学经历距今已有数十年,但他仍能回忆起当初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保持着初心,对学术不断耕耘与求索。贺老师如是说:

我觉得首先需要有规划。确定好自己未来的发展、学习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做好了这些,你会有很大的学习动力。第二点是:主动性。大学提供的各门课程只能说是学习的外在推动因素,而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规划和理解。比如你要清楚自己选的这个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有什么作用,占什么地位;要明白任何一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上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不是你全部的知识需要;要明白每一门课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必要性,明确它对你的重要性,并随之安排自己投入的精力并向自己提出特定的要求……这些意识需要我们自己来养成,需要自己的主动性。课外的阅读,课外的活动,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来掌握。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本科生也要有科研的意识:要在平时就多思考多探究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学术性的,这就需要你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专业知识包括阅读,思考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靠自己去琢磨、寻找答案,按照学术的方式写成文章,争取发表。作为一个本科生,应该有这些想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做学术研究一定是硕士博士才能做得的。我在本科时期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好几篇文章。我们学校现在开展了励弘计划。当初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些计划,全靠自己动手去写作去发表。你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要好很多。但我认为,即使没有这些计划或者外在要求,本科生也应该积极地对自己提出一些科研或者写作的要求。

 

04 弘德济世·未来展望

 

谈到自从自己加入到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以来,学院20年来的发展变化,贺老师不禁感慨万千:“二十年变化很大啊!整个校园从环境到教师等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现在校园的绿化工作很好了,道路整洁了,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二十年前,学校里有很多杂乱搭建的民房,道路上甚至有很多障碍物。许多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会有积水,走一小段鞋袜就湿透了。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队伍的构成很不同了,师生们的科研环境大大改善了。二十年前,电脑还是稀缺的,互联网尚未连通。教学秩序也有变化。二十年前的本科生课程,一些教师不时请假缺课,学生们经常“自习”。这二十年来,北师大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了,对教育和学校的资源投入也增加了许多。学校的变化很多很大,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贺老师在师大任教已有二十年,年逾六十,距离退休不远了。他真诚希望年轻的老师能够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更热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新的大环境下既做好教学又做好科研,把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好,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出品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十年蓬勃发展,始终未变的是老教师的初心;二十年教书育人,坚持不悔的是砥砺前行。在专访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贺老师讲述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及提供给同学们中肯的学业建议。贺老师的言谈举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展现出来的独立的思想、优秀的人格和美好的品质。这次专访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我们祝愿贺老师继续发光发热,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