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所在位置: 首页» 新版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社区建设】关于开展“共促·共享”学生社区研究性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同学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营造共建共促共享的学生社区氛围,建设具有京师特色的学生社区,党委学生工作部启动“共促·共享”学生社区研究性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1.本计划面向北京校区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建议跨年级、跨专业联合申报(每支队伍需包含至少一位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本计划支持团队立项,每个项目团队原则上不超过6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得作为成员参与其它申报项目;每位项目组成员最多只能参与申报两个项目。

3.项目须有一位指导教师全程跟进指导。


二、选题范围

请从以下研究方向中任选其一,并聚焦一个选题进行研究;也可结合自身专业和实际情况,围绕研究方向自拟题目。拟申报选题需符合“理论研究+实践转化”原则(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且拥有落地转化的实际可行性)。

理论研究可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调研等形式展开,鼓励使用量化、质性研究等多种方法,形成结题报告、研究论文及实践成果等。此外,研究成果需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社区范围内进行落地转化或试点验证,助推学生社区优质发展。

(一)研究方向1: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路径创新研究

选题1.学生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同建共享”模式探索

选题2.学生社区助力“沉浸式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选题3.党员先锋示范岗在学生社区的探索与实效评估

选题4.以“仪式育人”为抓手的学生党建活动社区化路径研究

(二)研究方向2:学生社区工作队伍入驻效能提升研究

选题1.学生能动性与社区入驻队伍的协同治理融合研究

选题2.从“参与者”到“建设者”: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的机制研究

选题3.学生社区矛盾化解机制建设与“社区调解员”制度实践研究

选题4. 宿舍长队伍的工作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三)研究方向3:社区建设学生参与的现状研究与多维路径探索

选题1. 学生社区活动的全流程标准化模式研究

选题2. 学生社区中“学生主体性”的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

选题3. 社区志愿服务如何实现从“活动型”向“常态化”的转型路径探索

选题4. 学生社区活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四)研究方向4:学生社区文化育人体系的协同构建与创新实践研究

选题1. 基于大学生“社群文化”的学生社区认同感提升机制研究

选题2. 构建“三全育人”学生社区文化的策略研究

选题3. 学生社区品牌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及探析

选题4. 学生社区提升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路径探索

(五)研究方向5:AI时代下学生社区数智化生态构建研究

选题1. “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学生事务数字化管理路径探索

选题2. 面向学生的社区数字平台建设与使用行为研究

选题3. 通过学生社区提高学生AI使用素养的策略研究

选题4.AI技术助力学生社区智能化发展的应用与开发

(六)研究方向6:学生社区高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选题1. 社区+学院、社区+书院等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选题2.构建韧性学生社区与突发事件响应机制研究

选题3. 社区学生诉求反馈闭环系统的建设与评估探索

选题4. 构建包容式学生社区:残障学生日常支持与无障碍服务路径研究

(七)研究方向7: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社区建设

选题1.高校学生社区国防文化浸润式育人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选题2.“英雄精神”引领高校特色社区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

选题3.高校社区国防教育主题微空间的构建策略与实践探索

选题4.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高校社区治理与国防教育的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申报(2025年9月-10月)

项目负责人填写《“共促·共享”学生社区研究性实践项目申报表》(见附件),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liucy@mail.bnu.edu.cn,附件及邮件主题命名为:“学生社区研究性实践项目申报+负责人姓名”,并将纸质版材料(3份)交至后主楼1620A办公室。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17日(周五)11:00

(二)评审立项(2025年10月下旬)

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审核,评审形式另行通知。10月中下旬择优选出拟立项项目,并进行公示。

(三)阶段评估(2025年11月下旬)

进行项目阶段评估,围绕项目进展情况、按计划已完成的工作、阶段性结论、后期重点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拟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交阶段报告。

(四)结项考核(2026年3月中下旬)

开展项目结项考核,完成并提交结题报告以及相应的材料支撑,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原始数据、制度文件等,并提交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社区范围进行落地转化或试点验证的相关证明。经专家评审,确定是否结项。学校将择优为成果颁发证书并汇编成册。


四、支持方式

1.根据立项评审结果择优确定一般支持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分别给予1000元和1500元的经费支持,其中一般支持项目15-20个,重点支持项目8-10个。本次项目经费支持仅可用于项目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社区范围内的落地转化或试点验证。

2.通过评审立项的项目,可使用立项经费的50%;阶段评估通过后,根据项目情况拨付剩余研究经费。


五、注意事项

1.做好研究计划,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开始研究。项目结束时,指导教师应审阅结项报告并撰写评语。

2.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确保无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成果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撤项并按做相应处理。

3.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回,如有需要请自行做好存档。

4.对于本次项目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预设的实践项目落地转化方案等),以及任何可能产生的疑问、争议或未明确的事项,主办方保留对其进行最终解释的权利。


联系人:刘老师,电话:5880467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