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工商管理党支部的成员们相聚在一起,由支部书记唐娜带领大家共赴与李大钊先生之约。李大钊字守常,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经过近一小时的奔波,大家来到一处胡同口,沿着铺满鸦青色石砖的小胡同蜿蜒前行,到深处看到一扇古朴的红门,门后便是此行目的地—李大钊故居。北京李大钊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这是一座院落的后院、自成一体的三合院,有正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现在依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回忆,恢复1920年春至1924年1月间李大钊先生一家在此居住时的原貌,以突出反映李大钊先生的家庭生活和革命活动。李大钊先生在北京期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多处,这里是他在故乡之外和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本次活动是本科生工商管理党支部和北京理工大学15自动化第二党支部的共建活动。到达故居后,大家首先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碰面,然后分成两个小分队开展接下来的参观活动。故居老师和讲解员们(支部成员吴洪艳、北师大志愿者高昕瑞)热情地带领大家进行故居参观。大家先后参观了先生家里的堂屋、先生与夫人的卧室、先生孩子们的卧室、客房以及书房。此外,大家有幸参观了再次修缮后的展馆(目前尚未对游客开放),一览李大钊先生的革命贡献。
毋庸置疑,李大钊先生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财富,故居之行让先生在我们心里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先生是王一知回忆里那个“有着圆圆的脸,细细的眼睛,留着胡子,带着眼镜,穿着一身灰棉袍”的随和主人;也是那个给孩子们写儿歌、陪孩子们下军棋的慈祥父亲;还是那个尊重自己大字不识的夫人,写出“两性相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的丈夫。这些形象都是我们重新认识的李大钊先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先生一生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作为向党组织不断靠拢的我们,更要学习先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更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