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40周年院庆» 新闻

北师大经管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19-04-24 浏览次数:

  2019年4月22日,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讲座第1讲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吴敬琏先生担任主持嘉宾,江西省认知科学与跨学科研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九江学院特聘教授罗来武作了“人类行为的深层与表层结构:制度与文化分析的新理论”的主题报告。国家能源局原巡视员孙耀唯、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比较》编辑室副主编吴素萍、新加坡仁恒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等政企学人士应邀出席了报告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赖德胜,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党委书记孙志军、副院长崔学刚以及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图1 讲座现场

  戚聿东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恰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成立40周年,学院决定从4月到10月举办系列庆祝活动。此次由学院与《比较》编辑室共同举办的罗来武教授专题讲座,特邀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兼职教授吴敬琏先生担任主持嘉宾,拉开了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序幕。

  

  图2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致辞

  吴敬琏先生在主持中表示,本次讲座综合多种学科来探究人类行为的结构,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强调,对人和对社会的研究非常困难,因为人是在个体、社会和自然界协同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生物。在早期社会,人类思考问题倾向于总体把握,比较抽象;西方科学革命之后,形成了诸如实验科学的控制观察法等方法,但也存在片面性。研究人这样的复杂生物和人类社会,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综合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为此要认真吸收各家理论成果,要持之以恒,坐得住“冷板凳”。

  

  图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致辞

  罗来武教授在讲座过程中,融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及日常生活四个领域的知识,立足现代脑科学等诸多新学科的前沿研究及已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提出一套制度与文化分析的新范式、新理论,即认知与行为社会科学的语境与情感学派。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什么是人,主要包括人类行为的深层与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即看得见的、表现的行为和显秩序,深层结构即看不见的动机、观念和隐秩序。第二部分,探讨了什么是社会,即人类社会的构成与扩展,主要包括:社会性物种与人类早期基因-文化的共生演化;人类的联系与社会的构成和扩展——语境中的建构;国家级社会的再生产与大转型。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认知与行为社会科学(含经济学)的语境与情感学派。首先,分析了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与理解这两种思路;接着,阐述了基于现代脑科学的认知与行为社会科学的语境与情感学派,建构语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研究困境,并修正了已有的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罗来武教授的研究涉猎广泛,交叉融合生命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艺术、宗教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听众的视野。

  

  图4 罗来武教授进行演讲

  现场师生积极互动,与罗来武教授进行了充分讨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在发言中回顾了经济学研究进展到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现状,并介绍了“中国脑计划”以及经管学院结合脑科学开展的神经会计学与神经管理学的研究成果。

  

  图5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发言

  最后,吴敬琏先生做了总结发言,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前景进行了展望。吴敬琏先生指出,20世纪以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更加规范化,但理论也有片面性,例如过度强调人的行为理性假设,认为人总是要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人的行为、人对于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是仅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吴敬琏先生还表示,当前的经济研究在系统性复杂问题与零碎片段的表达之间可能产生混乱,需要厘清基本经济问题,才能把握好中国经济及经济学研究的走向。

  

  图6 参会师生合影

  

  (供稿: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