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罗楚亮:收入差距没有长期趋势
发布时间:2017-12-05       浏览量:

由南开大学财富经济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凤凰财经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南开大学)114-5日在天津举行。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一是李实教授、陈宗胜教授、赵人伟教授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二是财富经济研究院揭牌。获奖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上午宋晓梧教授指出他们是30年磨一剑;新成立研究院,意味着准备再磨30年。所以今天是两个30年的连接点。

但经济学中很多问题、很多领域可能并不能够研究这么长时间,或者说很多问题可能已经没有太多的研究空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强调的市场机制,所有的争论基本上都是由于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的。宏观经济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大体上都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要么胀、要么滞,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政府的操作总体上也还有一个基本规则。再比如转型,在中国曾经是一个时髦的问题,但现在可能也不会有很多的研究空间。今天要讲制度定型,所以转型的讨论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可能不太一样。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的变动可能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简单机制。对于研究者来说,都希望对所研究的问题能找到一个大家认同的具有解释力的因素。比如经常跟分配问题相提并论的增长问题,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比分配问题的研究要好。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来,继人力资本、技术对经济增长很重要以后,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主导长期增长变动的简单机制。对收入差距变动还没有找到长期机制,这就意味着未来30年还有许多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对于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机制对不对,不仅仅表现在对于未来收入差距走势的基本判断上,还应该包括主导收入差距缩小还是扩大的机制是否符合相应的理论解释。关于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现在能找到三种解释机制。

一个解释机制是马克思提出的。他认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机器替代工人,工人就会因此失业,整个社会的分配会更多地偏向于资本。因此,马克思预测长期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扩大的机制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造成的,这个过程中失业率会上升,相应地,资本在要素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这些描述跟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形是存在不一致的。第一个不一致是,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失业率并没有上升。要素分配结构中,资本收入所占份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有过上升阶段,但二战后比较长的一段时期中,资本收入所占份额是比较稳定的。所以,长期分配结构与这些预期之间,应该说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个解释机制是库兹涅茨提出的,认为收入差距呈倒U型变化。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会扩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会缩小。因为有扩散效应。收入差距变动是否符合库兹涅茨的解释,不能简单地看基尼系数跟GDP、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还得考虑这种变化是不是符合他所提出的理论解释机制。收入差距跟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存在着有争议的解释。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经历过收入差距缩小的时期,但所发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并不相同,不完全是一个简单的扩散效应机制所能够解释得了的。有很多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收入差距的下降,这个下降里面一个是有战争的因素,再一个是再分配政策,还有一个就是具体的经济政策、发展模式,比如说东亚国家像日本等等。也就是说收入差距的下降不完全是因为扩散效应的影响。更严重的是,70年代以后,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所以这不能成为一个长期变动的基本解释。

第三个就是皮凯蒂的解释机制,认为根据两个资本主义基本定律,再加上财产分配、财产继承制度,决定了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他推算了世界上各个国家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收入分布最高的1%10%等高收入人群收入份额的变动特征。比如,这张图中给出了美国、法国、印度、英国和中国这5个国家的情况。70年代之前,所有国家里的高收入人群所占份额都是下降的,但70年代之后总体来说都是上升的。上升最快的可能是印度,幅度最小的是法国。

皮凯蒂所给出的这些结果是否能够支撑他的解释?他已经公开发表的三篇文章,针对法国、美国和印度,给出了三个解释。法国,我们刚才看到,高收入人群所占收入的份额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为什么呢?皮凯蒂解释是由于资本收入的变动所致。其次是美国的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在上升的,他给出的解释是,美国收入差距上升是由于工资不均等的上升造成的,这跟21世纪《资本论》里面给出的解释其实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文章中明确地说,在美国收入不平等的结构变化分析逐渐出现了working rich代替rentiers。对于印度的解释更有意思,印度有过收入差距缩小的时期,也有过扩大的时期。缩小的时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他们当时有一个所谓的社会主义时期。在扩大的时期里面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在搞改革开放,有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间是占有特殊的政策优势。因此,对法国的解释是来自于财产分配,美国是来自于工资分布,印度完全是来自于政策。

接下来对中国和美国的收入差距变化特征做个比较。这张图是中美收入基尼系数。给出的是中国收入基尼系数长期的变化,带点的还有三条线,这三条线里面分别给出来的是美国的市场收入基尼系数,美国税前收入基尼系数和税后收入基尼系数。两个国家的收入基尼系数都是上升的。当然,中国的上升速度会更快一点。转移支付会起到再分配的作用。但是不管是转移支付还是税收,虽然能够降低每一个年份里面所对应的基尼系数,但是这三条线的总体趋势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再分配制度的引入,对分配走向会形成一个一次性的影响,除非政府很任性,今天改革一下税率,明天调一下保障标准。如果这样的话,一切皆有可能。

再解释一下这个图。这个图里面是整个工资的分布,用90%10%的分位点上的工资对数差来衡量总体不平等,然后用90%分位点和中位数工资的对数差衡量高端不平等,以中位数和10%分位点工资的对数差衡量低端不平等。从美国工资分布特征来看,低端的不平等比高端的不平等要小,而且低端不平等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是波动的,没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高端的不平等有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高端的不平等在主导着整个分布的不平等的基本变化特征。而中国的工资分布中,低端不平等和高端不平等都在上升,低端不平等比高端不平等更严重。所以,在这两个人群中间,也许我们应该保护低端人群,激励高端人群,而不是一个相反的做法。

刚才讲收入差距里面既然没有一个简单的决定机制,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这是我从别人文章中摘取的,我们应该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技能的增长、技术变化、国内外产品需求变化、工会等劳动力市场制度。

来源:凤凰网财经,20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