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赖德胜:就业扶贫应打好政策套餐“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7-09-21       浏览量: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任务依然艰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各省份对就业扶贫作出相应部署安排,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就业扶贫是人社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社部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的开展。那么,目前我国主要有哪些就业扶贫方式?人社部门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哪些进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听听专家的解答。

政策引领促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记者:目前,就业扶贫是人社部门的重点工作,人社部在这方面出台了哪些文件?

赖德胜:

20168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配合扶贫部门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情况摸查工作,依据贫困人口数据信息,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中已就业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根据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

201612月,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就业扶贫的目标任务,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措施,帮助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帮助他们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带动促进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开展劳务协作推动技能扶贫

记者:目前,我国就业扶贫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赖德胜:

1、开展劳务协作试点。

目前,各地普遍将劳务协作作为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协作范围上,从省际之间拓展到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协作内容上,从用工协作拓展到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服务提升、权益维护等多个领域。协作形式上,从专场招聘会、劳务洽谈会拓展到常态化、网络化的用工岗位信息共享、远程招聘,以及乡企对接、村企对接等。如宁夏与福建在巩固既有协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市县对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广东与湖南、湖北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组织贫困人口赴粤就业,帮助在粤农民工稳定就业。

2、积极促进就近就业。

针对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偏大、文化技能水平偏低、需要照料家庭等情况,各地结合当地特色,走出一条产业进乡、电商进村、创建劳务品牌与促进转移就业相结合的扶贫新路。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大力发展乡镇扶贫车间、村社代工点,河南、青海实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组织贫困劳动者在家从事来料加工、传统手工艺制作、农产品加工等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形式。这些措施既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题,也发展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带动一批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实现多赢。

3、技能培训扶贫。

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开辟绿色通道,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全面落实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同时,各地围绕用工企业需求,以定向培训、订单培训为重点手段,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补贴标准。一些地方对就读技工院校的贫困生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补贴,支持贫困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

打好组合拳促进脱贫攻坚

记者:在实际的就业扶贫工作中,往往需要打出组合拳。下一步,相关部门应如何进行政策组合?

赖德胜:

在扶贫工作中,“套餐式”扶贫是指政府在就业扶贫过程中,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全面优化的政策组合,满足不同类型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目前“套餐式”扶贫的政策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转移就业一批。就业岗位信息匮乏是贫困家庭就业不足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无法与贫困家庭就业人员需求及时对接的矛盾,政府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服务,将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

二是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等扶贫平台,就近就业一批。一些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流动到发达地区或者就业需求旺盛的地区就业,实现就近就业成为这批贫困劳动力的现实选择。这就有必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优化就业岗位的供给,为贫困人口创造就近就业的机会。实践中,可以将生产环节进行拆分,部分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序可以搬迁到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既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又能够满足厂家的生产需求。

三是开发扶贫就业专岗,安置就业一批。有些连片贫困地区,人口密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市场需求不旺盛,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吸收贫困人口就业。这就需要通过政策手段开发一批就业岗位,专门用于贫困人口的安置就业,同时这些专岗也向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例如,许多山区都需要提供护林、防火和生态保护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可以专门开发成就业扶贫专岗。

四是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创业带动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就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为了有效激励自主创业能人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现创业帮扶的“乘数效应”,有必要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自主创业人员或个体工商户予以政策支持。

五是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就业一批。技术技能储备不足,是一些贫困家庭人口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社会科技进步日益加快的21世纪,没有及时升级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工作岗位。而这些成年劳动者又很难回到校园,接受正规学历教育。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市场就业和脱贫。

记者:脱贫的标准是什么?脱贫等于幸福吗?

赖德胜:

国家对于脱贫有明确的标准,贫困县、贫困村的摘帽是贫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但是达到这些标准,就意味着他们获得幸福了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只有物质、精神双双脱贫才有幸福可言。跟传统的补贴补助扶贫相比,就业扶贫是贫困群众树立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信心的重要途径。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才能获得精神富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