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点
   首页» 教师观点
教师观点
李实:为何激发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11-22       浏览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曾出现过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几年由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全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受到了抑制,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收入差距仍处于高位水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仍很严重。现在我国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公平分配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二是建立更加有效的收入增长机制。实现这两个目标也就兼顾了公平与效率。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公平问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效率。有人甚至认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的是达到平均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是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一种误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制度本质上是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容收入增长与公平分配。从这一点来看,《实施意见》既突出了激发社会重点群体的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性。

激发重点群体收入增长,可以说是一种结构性的收入分配政策。所谓重点群体是指那些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或低下水平而又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收入快速增长,一方面有助于经济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重点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包括了技能人才,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基层公务员等中等收入群体,也包括了职业农民,小微企业创业者,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低收入人群。这些重点群体的收入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力,正是《实施意见》的基本精神。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较低,而低收入人群比重较高。因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让低收入人群尽快成为中等收入人群,同时加快这两类人群的收入增长,就会带来收入差距的不断下降。而且, 这些人群的收入增长会带来消费增加,刺激消费,有助于扩大内需,形成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改变我国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和政府投资的局面。因而,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激发他们的收入增长和消费上升,不失为是一种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举措。而且,通过这种措施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具有持续性和包容性。

激发重点群体的收入增长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下功夫。从宏观层面上看,要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报酬份额,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在过去近20年中我国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份额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近几年虽略有回升,但仍大大低于本世纪初期水平。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也导致了居民收入份额的下降,而背后主要原因是政府收入上升过快,特别是非预算收入的过快增加。因此,为了不断增加劳动报酬份额,政府收入份额要逐步减少,特别是非预算收入要大幅度削减,要让利与民。此外,政府要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制,让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众创业落在实处。扩大就业和创业机会无疑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劳动力上求大于供的局面,由此来拉动工资的上升。同时, 政府要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激励重点人群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特别要较大幅度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从微观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竞争,完全破除在就业机会,职业选择,职位晋升和工资决定方面的不公平规章制度,彻底消除各种身份歧视;另一方面要充分贯彻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形成一个勤劳致富,创新者致富的机制和环境。改革经验表明,实现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必须要在收入分配上进行分权,放权。让企业和用人单位拥有充分的工资和收入的自主权,即使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一定程度的用人单位的收入分配的自主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人单位才能够充分掌握其员工的个人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贡献方面的信息,才能知道如何实现工资收入与劳动贡献的合理匹配,也有动力建立高效而又合理的薪酬制度。这一点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实施意见》提出了赋予科研机构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鼓励科研事业单位对聘用高端科研人员实行协议薪酬,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加快他们的收入增长。

对于重点群体来说,不断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其收入不断提升的前提和保证。应该说,重点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群属于学历低,技能低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收入需要提升其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因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着手建立就业员工的终身培训体系。这种终身培训体系既是正规教育的一种延伸系统,又是与正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强调的是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和转化,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也就是说,终身培训体系要针对不同劳动力的自身禀赋和能力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制定出一对一的培训方案。对于每一个劳动力来说,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接受培训的机会是多次的而不是一次的,是与就业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的而不是脱节的。这种终身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将会快速提升我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力职业和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从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水平。

来源:澎湃新闻,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