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全国国际贸易研究学术前沿培训(2018)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量:

2018年5月30日至6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2018年全国国际贸易研究学术前沿培训”系列讲座成功举行。本次系列讲座邀请了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中青年知名学者就国际经贸重大现实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实证方法与前沿问题进行了讲授和引导,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1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50多名师生积极参加。

 

图1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国贸系主任 魏浩 教授 主持讲座

 

系列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教授主持。他指出,北师经管主办的2017年“全国国际贸易研究学术前沿培训”,受到了学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和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普及,加强实证研究新方法的推广,引导新兴研究领域的兴起,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校内外各位专家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今年继续举办“全国国际贸易研究学术前沿培训”。希望本次系列讲座能为参会师生提供与全国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中青年经济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切实为大家开展国际贸易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帮助和引导。

 

图2  讲座现场

 

本次培训为期3天,分为前后两场。前半场为“京师经管名家讲坛暨瀚德国际经济名家讲坛”,邀请了南开大学佟家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三位专家高屋建瓴地就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交叉研究方向进行了讲授。后半场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光荣副教授、清华大学马弘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江艇博士、复旦大学李志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南开大学王永进教授等国内顶尖中青年经济学者,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国际贸易领域的学术前沿、实证方法和论文发表经验。

图3  南开大学 佟家栋 教授

 

第一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佟家栋教授,讲座题目为“经济全球化调整期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首先,佟家栋教授以中美贸易战作为切入点,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和表现。之后,佟家栋教授提出了经济全球化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即在“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过程中,集团利益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使得经济全球化会不断出现调整。最后,佟家栋教授还提出了“全球化不可能三角”和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反全球化”的原因。

 

图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林桂军 教授

 

第二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林桂军教授,讲座题目为“中国强国复兴之路:合作依存路径”。首先,林桂军教授总结了美国主导下的两大洋经济体系,以及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局面。之后,林桂军教授以亚欧大陆为重点,从地理因素、自然资源因素和政治力量因素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在亚欧大陆体系内的经济地位。最后,林桂军教授分析了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大经济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经济体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5  北京师范大学 李实 教授

 

第三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实教授,讲座题目为“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首先,李实教授梳理了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文献。随后,李实教授从就业与劳动力供给变化、工资增长与工资差距、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等三方面总结概括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之后,李实教授总结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教育的收入增长作用、性别工资差异、就业户籍歧视和就业新形势等方面的新特点。最后,李实教授再次强调了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紧密关系,鼓励参会师生在该交叉学科领域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图6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光荣 教授

 

第四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马光荣副教授,讲座题目为“经济学实证研究当中的40个常见误区”。首先,马光荣副教授总结概括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六个步骤以及40个误区。之后,马光荣副教授将40个误区归纳为论文构思、数据的搜集和处理、STATA软件使用、论文撰写和论文投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马光荣副教授针对这40个常见误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重点解释了经济模型中交乘项的使用方法和常见误区。讲座结束后,参会师生踊跃向马光荣副教授请教,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图7  清华大学 马弘 教授

 

第五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青年长江学者马弘副教授,讲座题目为“国际贸易的行业和区域效应:从中美贸易冲突谈起”。首先,马弘副教授讲解了美国政治格局,重点分析了美国制造业现状。随后,马弘副教授介绍了国际贸易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机制,并介绍了贸易不确定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之后,马弘副教授讲解了贸易通过提高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带来技能劳动力工资与供给同步上升的现象。最后,马弘副教授讲解了进口竞争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影响。

 

图8  中国人民大学 江艇 博士

 

第六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江艇博士,讲座题目为“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微观计量实证方法”。首先,江艇博士讲解了潜在结果分析框架与因果关系,具体介绍了误差项的两种含义和组间均值差异的识别问题。随后,江艇博士介绍了经济学实证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最小二乘法,分别讲解了大样本理论与标准稳健误的使用方法,以及常用的二次项模型、交互项模型、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的使用方法。之后,江艇博士分析了最小二乘估计结果的不足之处,并具体介绍了最近邻匹配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弥补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可能存在的处理偏误。最后,江艇博士总结了工具变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图9  复旦大学 李志远 教授

 

第七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李志远副教授、青年长江学者,讲座题目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首先,李志远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加入WTO前后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情况,详细梳理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结合自己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讲解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指标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机制。在此过程中,李志远副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中“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向参会师生悉心传授了开展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图10  中国人民大学 张杰 教授

 

第八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张杰教授,讲座题目为“对外贸易与创新的相关文献及研究”。首先,张杰教授介绍了中国企业创新数据库,表示该数据库将极大推动贸易与创新关系的学术研究。之后,张杰教授结合自己发表的论文《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效应》,详细介绍了企业创新的多种衡量方法、计量模型的设定、工具变量的应用和影响机制的检验。最后,张杰教授提醒大家,在阅读文献的时候要注意其内在逻辑,深刻理解各实证环节的用意和联系。

 

图11  南开大学 王永进 教授

 

第九场讲座的主讲学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王永进教授,讲座题目为“国际贸易研究方法与经验分享”。首先,王永进教授讲解了开展经济学研究的必要基础训练及方法。之后,王永进教授以Krugman(1979)的文献为例,为大家讲解了阅读文献的有效方法和“三重境界”。最后,王永进教授介绍了如何实现从基础训练向学术研究的过渡,并提醒参会师生应当从选题着手,广泛阅读文献,区分理论文章和实证文章不同的侧重点,强化写作技巧。

另外,本次系列讲座还特别增设了一个重要环节——期刊编辑交流会。该环节邀请了《经济研究》编辑部、《世界经济》编辑部、《经济学动态》编辑部、《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的相关老师,就期刊风格、写作要求、审稿流程等问题与参会师生交流。编辑老师们指出了在论文投稿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一,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聚焦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不能止步于经济现象本身,要加强对现象背后所蕴含深刻机制的研究;第三,论文作者要加强与期刊编辑部的沟通,积极回应审稿意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使论文日臻完善。本环节的设置,为参会师生提供了与核心期刊编辑当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大家准确把握各大期刊特点,提高论文写作针对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论文发表。

本次系列讲座,集中讲授了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并从研究方法、写作技巧和发表经验上提供了深入指导,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反响十分热烈。参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系列讲座,自身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国际经贸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开阔了研究视野,为日后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此,“2018年全国国际贸易研究学术前沿培训”系列讲座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今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服务全国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科师资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供稿:王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