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企业行】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北师大MBA师生参访同仁堂
发布日期: 2016-11-17  浏览次数:

  1115日,北师大MBA名企交流系列活动第八期走进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亦庄分厂。北师大经管学院李欲晓副教授、李静老师,MBA中心时瑛键老师,北师大MBA各级同学,以及北大国发院朗润里仁医疗协会多名同学,近5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图1 参访师生合影留念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始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人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公而雅”,切合其养生济世的价值追求。1706年,其子乐凤鸣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遂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长达188年。

 当天所参访的亦庄分厂归属于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系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十大公司之一,是集产供销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中药企业,2000年在港交所上市。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现为国有独资企业,拥有药品、医院制剂、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等1500余种产品,28个生产基地,83条现代化生产线。

 同仁堂工作人员介绍说,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同仁堂被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2014年,国务院授予中药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来访师生参访了亦庄分厂的厂区及车间。亦庄分厂兴建于2002年,总投资近3亿元,拥有片胶车间、丸剂车间、颗粒车间三个车间。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的几大支柱产品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西黄片、感冒清热颗粒等,均是在这里生产。

 图2 师生参观厂区 

 从一处药铺发展成一家庞大的跨国制药集团,同仁堂历经300余年而不倒,不仅因其有秘方奠定的扎实根基,更得益于其“尊古而不泥古”的持续创新。传统中药只有“丸散膏丹”,同仁堂则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完善药品:大药丸子改成片剂、水丸、口服液和浓缩滴丸等新剂型;乌鸡白凤丸改成口服液和胶囊;推出速效心痛宁滴丸等。

 在制药工艺上,同仁堂通过引入颗粒状食品灭菌技术,运用瞬间高温灭菌技术基本解决中药原粉灭菌这一难题;传统大蜜丸的生产费工费时,自动化蘸蜡设备一投用,蘸蜡、扣壳、包玻璃纸等工序实现自动化,既保证了质量,又扩大了产能。

 质量是同仁堂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其“仁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制药企业关系百姓的生命健康,同仁堂历代继业者坚持“创新而不忘古”,在中药生产最关键环节“前处理工序”,仍沿用传统的加工炮制方法,保持人工挑拣、去毛、去刺等手工操作,去除非药用部位。同时,同仁堂在药材选用方面始终秉承“采其地,用其时”,坚持用地道、纯正、上等药材。

 参观结束后,同仁堂资深专家蒯文润老师向来访师生详细讲解了中医理论、用药常识,以及中医对各型感冒的认识。蒯文润说,中医调整健康有三个原则:一是治未病,二是整体观念,三是辨证施治、调整阴阳。中医认为,相同的病在不同阶段性质不同,用药也应有所变化。

 中医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二气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也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这种“辨证施治”的思想为来访师生留下深刻印象。李欲晓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说:阴阳辩证的理念,不仅可以指导日常的生活,在企业管理当中也是很重要的思想。不同的阶段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思想和哲学启示。李欲晓老师代表来访师生对同仁堂的热情接待予以感谢!

 有创业同学赞叹:300多年来,同仁堂始终将“仁本”理念贯穿于创业、立业、续业的整个过程,其“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经营哲学使人受益匪浅。企业经营无义即无利,大义才能有大利。“义利共生”的模式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图3 现场交流座谈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以及阴阳五行思想。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越来越把注意力从西医转移到中医。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据权威部门测算,至2020年,中药和与中药有关的产业在大健康领域的贡献将达到3万亿甚至更多。

                                                  文/图 北师大2015MBA联合会学术交流部


 

Copyright©201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网站设计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