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40周年院庆» 新闻

北师大经管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论坛“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隆重举行

发布日期: 2019-11-08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2日至3日,“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国防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经济学家、学者出席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与管理研究》等多家媒体和期刊代表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主持,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分别致辞。

 

  

  开幕式

  

  

  黄泰岩致辞

  

  

  李志军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南开大学张仁德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推进了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认为发展经济学应该使用长期动态分析方法,采取结构性分析思路,注重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对后发优势概念的进行了正本清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家勇教授提出经济的长期较快稳定增长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天津师范大学李家祥教授提出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经历了五个演进阶段。吉林大学教授宋冬林强调,东北振兴的要义在于增长的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改革的深入性和开放的全面性。复旦大学教授孟捷认为阶级斗争和国家竞争是除生产力系统的自主变化外推动生产方式演变的两大直接动因,国家理论是一切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四川大学张衔教授质疑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应该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汲取营养,创造绝对优势的物质技术基础。浙江大学丁堡骏教授认为,《资本论》的逻辑是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及其历史和未来发展的逻辑,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未来发展的逻辑。四川大学教授蒋永穆指出在高质量精准脱贫中需要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越认为中国在未来的创新模式中,需提升个人和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逐步降低政府的主导作用。

 

  

  林木西、张仁德、郭熙保

  

  贾根良、胡家勇、李家祥

  宋冬林、张衔、丁堡骏

    孟捷、蒋永穆、沈越

 

  2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就“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进行讨论,指出新中国经济发展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要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与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境界。

  

  

  刘茂松、邓向荣、黄铁苗

  3号上午继续进行大会主题报告。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遇到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区域经济在形成新格局。复旦大学周文教授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谢富胜教授认为在新时代主要矛盾下应当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南开大学刘凤义教授指出提高劳动力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应该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天津师范大学吕景春教授归纳了建国70年来每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央民族大学张丽君教授提出东西扶贫协作治理模式是边境民族地区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拓宽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黑龙江大学乔榛教授回顾了70年对东北发展历程,解释了东北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同济大学林善浪教授认为中国目前身处经济社会结构变革时期,城市群结构、空间结构正在经历大重组阶段,影响产业结构、规模等级的重要因素是地方品质。北京大学付才辉教授从更大的历史时间视野阐释新中国70年的成就。南开大学梁琪教授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该构建为人民服务的金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体系。吉林大学李政教授从一个新视角解释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戚聿东教授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也恰逢国有企业改革40年,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坚持整体渐进改革观,同时注重改革路径的优先序。 

  

  

  何自力、周文、谢富胜

  

  刘凤义、吕景春、张丽君

  

  乔榛、林善浪、李政

  

  付才辉、梁琪、戚聿东

  本次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结束不久和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学术盛会,对于总结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供稿)